时光编辑部 | 鬼脚七
电影唯一的作用是让生活变得比电影更有趣
过去的11月,最具有热度的电影无疑是《好东西》,但是最黑马的电影或许大多数人完全忽视了它的存在——国产恐怖片《鸳鸯楼·惊魂》。
在10月31日上映,25天后的11月25日,影片宣布票房破亿,成为同档期里最令人意外的一部作品。
国产、恐怖片、票房大卖,这些概念似乎并不能放在同一个句子里,但是《鸳鸯楼·惊魂》确实成为了过去十年来,最“另类”的一部国产恐怖片。
《鸳鸯楼·惊魂》凭什么成为不一样那个?
国产恐怖片,终于有春天了吗?
国产恐怖+女性复仇
票房过亿,意味着在国产恐怖片的影史榜单上,《鸳鸯楼·惊魂》排到了第三,仅次于2014年的《京城81号》(4.12亿)和2017年的《京城81号2》(2.18亿),这也是国产恐怖片榜单上仅有的三部票房过亿的作品。
相比起《京城81号》系列两部都拥有强大的明星演员阵容——第一部的吴镇宇、林心如,第二部的张智霖、梅婷、钟欣潼——《鸳鸯楼·惊魂》则简单了很多,它的票房成功,更多在于对于题材和类型的精准设计。
影片的故事围绕一群年轻人为了金钱诱惑而住进阴森“鬼”楼而展开,尽管“钱壮怂人胆”,但是随着怪事接连出现,所有人也陷入了恐惧和疯狂的极限。
其实单纯从故事上来看,《鸳鸯楼·惊魂》并没有逃脱国产恐怖的情节套路,因为故事中不能出演真的超自然存在,而一切自然是有人安排设计,而安排设计这一切,也必然有背后动机。
用灵异现象做外皮,内里是复仇和惩罚的现实情节,将封建迷信的“因果报应”转化为“以恶制恶”的朴素正义观念,“比鬼更可怕的是人心”,这是国产恐怖片长久以来的最常见逻辑。
只不过,在这个基础之上,《鸳鸯楼·惊魂》最终更具体地拿出了“惩罚渣男”和“女性复仇”的社会议题,将恐怖类型和当下社会最热门的情绪对应,也让影片成为“恐怖版的《消失的她》”。
故事也没有停留在单纯的“申冤”这样的个体命运体验之上,而通过将这种被伤害和被辜负的境遇提升为全体女性的共同命运而获得了更高层面的复仇“爽感”。
在这一点上,我们能看到《鸳鸯楼·惊魂》与近年来国内和国际影坛上正风头正盛的女性主义创作的方向是一致的。
也或许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女性观众往往被忽视的对于恐怖类型的观影需求,这种需求在过去其实正是国产恐怖片的基本盘,而在被简单丢给血腥、暴力这些“恐怖元素”多年之后,这种观影需求最终在《鸳鸯楼·惊魂》得到释放——而且这一次,不需要作为某些附属于“男性恐怖片”的内容而出现,不需要情侣观影,而可以变成闺蜜观影的好选择。
国产恐怖片的边缘化与回归
《鸳鸯楼·惊魂》的票房成绩自然值得高兴,但是更长远的问题是:国产恐怖片,未来在哪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说出一部优秀的国产恐怖片的名字,或许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事实上,在过去十年里,大部分国产恐怖片的票房都徘徊在500万左右,并且很难获得好评。
与此同时,大量的恐怖IP和题材被“驱逐”到了流媒体平台,以网络电影的方式进行着成批量的制作,以致成为“网大”当中最核心的类型之一。
两者之间的冰火两重天彰显着国产恐怖片的创作困境,一方面,在大银幕上“不语怪力乱神”,题材选择和情节展开都难逃固定的套路,而这种套路也很快导致观众的疲倦和兴趣丧失;
另一方面,选择流媒体成了国产恐怖片最后的出路,但是流媒体的低成本、量产化和较短的制作周期,又让影片很难经过仔细的打磨,很难获得类型的发展。
没有高度工业化的制作,就很难提升类型的成熟度,国产动画、国产科幻有过的经验也同样适合于国产恐怖类型。
《京城81号》系列的票房断档领先,也正是因为影片的制作规模和成本远高于普通影片,从演员阵容、影片成本再到两任导演叶伟民和钱人豪的经验,都足以带来更大的市场反响;今年刷新国内恐怖片票房纪录的《异形:夺命舰》更是一部完全的好莱坞大制作水准的特效大作。
尽管将《京城81号》放到世界恐怖类型电影的序列当中依然差距明显,但是对于国产恐怖片这种存在感几乎为零的类型来说,这已经是相当重要的一步了。
回到今年的《鸳鸯楼·惊魂》,李梦自然是演员列表里最吸引人的名字,在过去几年里,她在大银幕上的出现频率相当高,虽然大部分都是配角,但是独特的气质和扎实的表演还是足以在观众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除此以外,影片的年轻演员群体苏小玎(《狂飙》)、刘迅(《半个喜剧》)、海陆、赵樱子都是颇有人气的新生力量,他们身上更多的是给观众带来惊喜的新鲜色彩。
或许《鸳鸯楼·惊魂》的票房成功会成为好的信号,让投资者看到国产恐怖片的巨大市场潜力而演员投入更大的制作成本,也让优秀的创作者看到这个冷门赛道上的更多可能。
这才是这部影片在票房之外的更大价值所在。
“中式恐怖”是答案吗?
不过,说到底,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应该拍什么?
“中式恐怖”是那个已经被说过无数次,但是谁也不能准确定义和系统梳理的概念,究竟什么样算中式恐怖,又如何在大银幕允许的范围内发展中式恐怖风格,依然是一个没有太多实质进展的命题。
过去十年,国产恐怖片经历了从“碟仙”“笔仙”等都市传说到民俗仪式题材的转变,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网络电影的题材开发而实现的。
从《兴安岭猎人传说》到《阴阳镇怪谈》《纸人回魂》,民间传说和带有传统色彩的祭祀仪式、民俗文化成为国产恐怖类型中的最常见元素,这种对于民俗的回归,其实也与国外恐怖片朝向各自传统文化寻求养分的风气一致。
从温子仁的《招魂》和衍生系列聚焦于西方的驱魔故事,台湾地区的恐怖片《咒》的民间祭祀,到今年大热的韩国电影《破墓》将民俗和历史议题结合,再到日本名导清水崇的《树海村》《牛首村》系列的怪诞传说,各具特色的本地民俗文化被引入电影创作,成为本土电影突围的重要途径。
而中式恐怖,如何在表面的服装、道具、传说之外,将民族色彩深入到故事内部,如何将当代议题与恐怖类型更好结合起来,这是国产恐怖电影找到自己的重要一步,也是回应这股时代潮流的重要声音。
当然,恐怖电影从来就不是市场的主流,这个类型的特殊性也注定了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很多的限制,寻找“中式恐怖”的道路必然充满艰难和试错。
但是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式恐怖具有的强烈民族属性和文化亲近感才是本土电影能更好抵抗“入侵”的资本,而恐怖片的巨大市场潜力也期待在国产电影崛起的大语境下获得更好的开掘。
《鸳鸯楼·惊魂》挤进了历史前三,但是我们期待它能做到更多,也期待在这部新作的成功下,将恐怖片类型的创作者从网络流媒体带回大银幕,重拾创作的耐心和信心,在有限的空间里起舞。
明年,相当有人气的国产游戏《纸嫁衣》系列的也将改编成为电影上映,这或许是个好兆头,《鸳鸯楼·惊魂》所带来的市场热度和活力,能否在后续的影片中得以延续,这才是国产恐怖片能否重回主赛道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