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高开疯走”。2月11日上午,据网络平台数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已突破87亿元。
在电影走红的同时,主角哪吒的身世也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个火遍全网的“三岁小孩”到底是哪里人?围绕这个问题,全国多地正在开启一场“抢吒儿”大战。
全国多地争相给哪吒“上户口”
“住手!你知道陈塘关是嘛地,介是河西地界,哪吒三太子是咱天津河西人!”2月4日,天津文旅官方微博发布视频,并配文案“哪吒闹海在天津陈塘(天津河西)”,开启“抢娃”的序幕。
△图片截自天津文旅微博。
伴随着天津的率先“认亲”,安徽、四川、河南等省份也不甘落后。
2月6日,安徽发布消息称,哪吒很可能是在安徽固镇“闹的海”,从该镇村头到渡口,说起哪吒无人不知,还有很多以哪吒为主题的雕像和墙画, 并称“哪吒闹海”的传说在当地世代流传,已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
安徽方面认为,明成化《中都志》中有记载,九湾附近的五河口民众围剿潭中恶蛟。
安徽省蚌埠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固镇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王中华认为,在《封神演义》中,哪吒降生于陈塘关,七岁时于九湾河戏水,引发与龙王的争斗。而在固镇县刘集镇,浍河从固镇至澥河入浍口共有九道大湾,故俗名九湾河,与小说中“九湾河”的描述如出一辙。九湾河南岸,至今仍留存“陈塘渡”地名,相传为陈塘关旧址。
日前,四川宜宾也发表文章《哪吒“老家”,就在宜宾!》,从“战场痕迹”的角度“认亲”:“相传,宜宾南广镇陈塘关是哪吒出生地。南广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龙脊石是由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打死以后的尸骨化身而成的。”并列举了哪吒洞、哪吒行宫、天池公园还生阁、灵鹫山“鹫州塔(旧州塔)”等哪吒元素的文旅地标。
此外,“四川日报”微信公众号2月6日发表的文章《别争了!哪吒必须是四川人》提及,2019年8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中国哪吒文化之乡”授牌给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如今在宜宾,哪吒的形象不仅出现在大街小巷,哪吒文化也深入宜宾人的日常生活。
“俺哩乖乖!哪吒是咱河南老乡!”2月10日,河南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也发表文章,利用最近同样大火的DeepSeek从名称演变与军事地位、遗址与出土文物、专家观点与文献支撑等角度分析了“哪吒故里在河南西峡县”的合理性。其中提及, 20世纪60年代,河南村民曾挖掘出秦汉时期的砖瓦及庙宇遗物,证实哪吒祖庙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现存“陈塘关遗址”石碑记载了李靖父子镇守此关的传说,并提及他们助周伐纣后位列仙班的故事。
此外,南阳学者刘东阳认为,哪吒传说与南阳关联紧密,如姜子牙先祖封地吕(今南阳西)、申国(西周南阳封地)与申公豹的潜在联系等,均强化了南阳作为神话原乡的合理性。《西峡县志》详细记载了祖庙原貌及历史变迁,为文化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图片截自河南交通广播社交媒体账号内容。
“哪吒”相关酒店和景区爆火
在一系列连锁反应下,哪吒的“老家们”近期也迎来客流高峰。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自《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上映以来, 截至2月9日,与“哪吒”相关的酒店、景区等旅游搜索量同比增长超5倍。飞猪数据也显示,2月1日至2月7日,宜宾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搜索量环比增长225%,江油涨幅高达453%。哪吒闹海水乐园、哪吒小镇等景点搜索量应声大涨。
坐拥陈塘庄、哪吒小镇两大“哪吒”主题景区的天津市河西区成了这波流量红利的受益者。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月1日至9日, 天津市河西区的酒店预订量相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60%。
此外,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作为哪吒庙景区的所在地,当地酒店在2月第一周的预订量环比增长近100%。
“随着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深度融合,高票房、高质量、高关注度的影视作品不仅获得了口碑和价值的双赢,也成为激活旅游消费的关键因素。热门影视剧的取景地、动漫电影的IP起源地,除了拉动本地居民在热门景区、影院周边的二次消费外,也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异地游客前往打卡。”同程研究院相关人士说,随着热门影视作品陆续“出海”,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入境游市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英雄的“出处”与“出路”
回到最初的问题,哪吒到底是哪里人?
对此,哪吒民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黄运松认为, 哪吒是传说中的人物,不存在具体的家乡,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不必太过较真。
“并不是要给哪吒上户籍,当然别的城市要把哪吒抢去,也只是茶余饭后的笑谈。”黄运松说。
此前,也有多地争抢过类似的名人IP。比如,有不少地方争抢“李白故里”“杜甫故里”“诸葛亮故里”。不仅如此,连传说、小说里的人物在一些地方也都成为“抢手货”,比如“梁山伯故里”“武松故里”“牛郎故里”等等。
业内人士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一直以来都是影视创作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与源泉。 哪吒作为神话人物,其文化价值并非局限于某一个地方,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各地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同挖掘和弘扬哪吒文化,不仅要讲好传统故事,也要在新的语境下做好传承创新。只有放下无谓的故里之争,深入挖掘“哪吒文化”,才能真正借助哪吒的东风,提升和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和层次。在热度之外,如何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哪吒”的IP价值,让“吒儿”走得更远,需要更多人的思考和努力。
来源丨中国商报微信综合自 中国新闻网、封面新闻、四川日报、河南交通广播、证券日报、天津文旅官方微博
责编丨于佳鑫 白雅琦 付颢琬
校对丨张斌
审核丨杨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