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胆的女性电影,差点错过
创始人
2025-02-27 02:12:20
0

佩德罗·阿莫多瓦,是现存不多的持续对女性故事感兴趣的老导演。他的女性角色或热烈,或坚韧,或疯狂,富有生命激情。这种偏好几乎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感受到了女性的战斗能量。每当我产生讲故事的欲望,会自然地被女性世界吸引。”

阿莫多瓦的最新作品《隔壁房间》,是一部挑战传统生命观的电影。然而比起对安乐死进行道德审判,阿莫多瓦更关心女性如何决定自己的死亡,又如何在死亡面前缔结超越死亡的爱。

01.

死亡,作为修辞的生命激情

在《隔壁房间》中,死亡是一扇红色的卧室门。打算自主实施安乐死的癌症病人玛莎,把这扇门作为她和同住好友英格丽的暗号。门开着,一切如常;一旦门关上,便意味着玛莎为自己选择了死亡。

饱含生命激情的红色指涉死亡,在阿莫多瓦这里并不稀奇。他出生于堂吉诃德的保守故乡拉曼查,成长于佛朗哥独裁统治和波普艺术爆炸的时代。用鲜艳的色彩反抗所有的黑色禁忌,是这位西班牙导演的艺术直觉。

阿莫多瓦的早期作品《斗牛士》几乎被红色铺满,两位斗牛士确认了彼此对死亡相同的痴迷,最终将生命连同爱欲一起献祭给了彼此。

《隔壁房间》部分承继了《斗牛士》中爱欲与死亡的关系探讨。患癌之前,玛莎的职业身份是战地记者,目睹过大量的死亡,通过一晌贪欢的性爱来抵御死亡。她说,“战争把我变成了淫荡的女人。”

不同的是,《斗牛士》将死亡作为对爱欲的最高肯定。存在心理学认为,性高潮是一种接近死亡的体验,因为它代表着性爱的终结。当爱欲在死亡中终结,也同时在死亡中达到巅峰。

《隔壁房间》把爱欲视为对死亡的拒绝,因为爱欲存在着绵延生命的可能性。玛莎参战归来的男友,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应激障碍。她们的女儿是分手前最后一次性爱的结果,而玛莎对此并不排斥。

从《斗牛士》到《隔壁房间》,可以看出阿莫多瓦微妙的态度转变。面对人生终点的迫近,他无法再心安理得地让死亡成为全然奇情的修辞,开始欲拒还迎起来。色彩的运用变得克制,只在细节处点缀。门的意象也留出了足够的暧昧空间,可以在开合之间徘徊试探。

电影中有一个有趣的插曲,玛莎的卧室门偶然间被风吹关上了。它给英格丽造成玛莎已死的误解,并因为死亡的突然到来而呕吐哭泣。实际上,这时的玛莎还没有做好立刻赴死的准备。

玛莎在本能上拒绝死亡,更无法忍受死亡的终极孤独。她不同凡响的性格,体现在她望向自己必死的结局时,破釜沉舟的决心——在被死亡杀掉前,先杀掉死亡。无论是热烈地活着,还是有尊严地死去,她的生命激情始终如一。

这让她与阿莫多瓦过往电影中的巴洛克式主人公别无二致。和她相比,恐惧死亡的英格丽更能代表暮年阿莫多瓦的立场。由于没有宗教信仰,阿莫多瓦无法对死后的世界展开想象,也就无法轻易地接受“有生必有死”的自然法则。

好在他和英格丽一样富有冒险精神,敢于在红色卧室门的开合之间,尝试触碰关于死亡的修辞。没有经历过死亡的人,永远无法得知死亡的真相,但修辞可以成为摆渡的舟筏,是积极想象乃至预演死亡的开始。

02.

爱的终极形态:

我允许你见证我的死亡

接受了这样的开始,终极形态的爱才浮现出来。《隔壁房间》的原著作者西格丽德·努涅斯,听过一种说法:目睹一个人的死去,与坠入爱河具备同等的烈度。

对此,阿莫多瓦想必极为认同。他近年愈来愈将激情内敛的创作方式,在《隔壁房间》对死亡和生命意义的探寻中达到了极致。终极形态的爱是纯粹的精神属性,毕竟身体在通向死亡的过程中注定衰败腐朽。

正因如此,阿莫多瓦率先抛弃了基于身体欲望的浪漫关系。期待红男绿女翻起爱恨的观众,一定会对《隔壁房间》失望。而后,阿莫多瓦把他的母性王国推到舞台边缘。因为他太痴迷于母性的复杂,导致关系里的人无法在精神上互通。

《隔壁房间》中的母女关系是一种典型。玛莎在生下女儿后,坦然地把她交给自己的父母,全力追逐个人事业。她没有受困于父系家庭,不必将女儿作为施展权力的工具,依然遭到女儿剧烈的反扑。

穷其一生,女儿都在向她索要那个缺席的父亲,同时也在向她索要缺席的母亲。原著对女儿处境的描述让人心惊:“在他们中间,她是外人,是她父亲的女儿,不像是她母亲家的人。”母亲也反省道:“我真的感觉自己更像是个姐姐,而不是母亲。”

女儿无法原谅母亲,所以在听到母亲放弃无效的化疗后,冷冷地丢下一句“这是你的选择”。母亲也无法与女儿相处,她从未习得也再难习得这种经验,更怀揣着无法向女儿倾吐的痛苦。

阿莫多瓦只能从头建构终极形态的爱,英格丽的存在恰逢其时。她是玛莎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交,不会过分亲密。这一点至关重要,关系越亲密,往往越是言不由衷。在死亡的关头,也越难抑制自己对至亲独立意志的干涉。

玛莎与英格丽的关系,在对话中发展。关系初期,她们常常分立于各自的单人镜头,被门窗阻隔在室内和室外,意味着她们没能对死亡的理解达成共识。随着对话的进行,身处同一空间的特写增多,玛莎在诉说,英格丽在倾听。

镜头交替定格她们的面孔,但观众能在英格丽的眼睛里,看到玛莎说的话。特写是对私人领域的闯入,她们的对话也变成私语。内容几乎全是战争,独属于女性的母性战争,让男性失语的现实战争。还有死亡这种永恒战争,癌症的痛苦,热爱的丧失,平静的不可得。

终极形态的爱的缔结,也许发生在英格丽穿过红色的卧室门,与玛莎同塌而眠的一幕。她们的面孔交错重叠,变成了同一个人。

这种终极的爱本质上超越了死亡。玛莎克服了对死亡作为终极孤独的恐惧。真正实施安乐死的时刻,她不再要求英格丽在场,只为洗脱英格丽的协助嫌疑。这里的镜头组接简洁利落,不渲染悲伤,让她在阳光下回归自然。

英格丽承继了玛莎生死如一的生命激情。她与玛莎的最后一面在梳妆镜前,而在玛莎死亡后,她在倒车镜里看到玛莎的女儿向她走来。她们长着一模一样的脸,仿若玛莎复生。女儿不必因为死亡原谅母亲,只是借由英格丽重新理解了母亲。

英格丽最终变成了叙述的主体,又下雪了,她改写玛莎念过的散文诗,唯一没变的是最后一句:“雪花飘落在所有生者和死者身上。”

03.

问我们的邻人,你在经历什么?

《隔壁房间》原著小说的直译是《你在经历什么》,取自法国哲学家西蒙娜·韦伊的话:“我们对邻居的爱,充其量就是能够对他说一句:‘你在经历什么?’”基于此,这本小说也被翻译为《邻人之爱》。

阿莫多瓦显然在《隔壁房间》中传达了“邻人之爱”的理念,但更接近于汉娜·阿伦特在政治层面对“邻人之爱”的重述。阿伦特认为,邻人之爱与共同行动对应,复数的人们才能建立友爱的家园。

阿莫多瓦电影中的人物,一向都是关系中的人物。人与人之间相互需要,构成了个体存活于世的坐标。《隔壁房间》的世界主义倾向,似乎在阿莫多瓦的电影谱系中独树一帜。

它是阿莫多瓦的第一部英文成片,拍摄地主要在美国纽约及其周边。虽然室内文戏和特写镜头众多,把纽约城市景观挤压成背景板,但世界局势的言外之意随处可见。

气候危机的粉色雪、新自由主义的盛行、极端右派的狂飙……每一点都指向“上帝已死”的现代人,在进入新世纪后的过剩自我,结果导致孤独不断加深。

站在终极的死亡面前,人们也许能发现共同体的必要,爱存在的必要。就像英格丽在与玛莎的关系中,完成了死亡的预演。“如果我是她,我也会希望能做她现在想做的事情。我也会希望某个人帮我。”

它可以从关注邻人的经历开始,从与邻人的对话开始,哪怕轻轻触碰也有意义。就像英格丽在初见的健身教练面前突然崩溃:“和我同住的朋友快死了。”教练坐下听完了她的倾诉,让她感觉被拥抱了。

《隔壁房间》的影像语言,深受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假面》的影响,却像是《假面》的倒错。

同样是用面孔的交错重叠缔结某种形态的爱,《隔壁房间》的主导者是不停说话的玛莎,引领英格丽创造自己的语言;《假面》的主导者则是缄默的伊丽莎白,吞噬了埃尔玛所有的言语。原因在于,阿莫多瓦相信对话的意义,伯格曼讨厌语言的伪饰。

这背后折射出两位导演不同的电影观及世界观。伯格曼把电影看作爬满蚂蚁的蛇皮,“蛇死亡已久,肉被啃食一空,毒液早就被吸干,但是它的躯壳仍可移动,充斥喧嚣的生命”。他是个冷冽的外科医生,以揭开真实的虚伪外壳为使命。

而正如演员蒂尔达·斯文顿的描述,阿莫多瓦是“穿着高跟鞋创作”的导演,他对虚伪中掺杂的真实感兴趣。他的电影基本远离自然主义的现实,电影中的人物也更具象征意义。没有假正经的价值,没有大一统的标准,即便极尽奇情狗血,也不太让人厌烦。

阿莫多瓦的底色是暖色,是哪怕在悲剧中也要尽情生活。他的叙事启蒙来自于母亲代读书信时对事实的杜撰,“它们向我表明,真实需要虚构,这样才更加完整、更加愉快和被人接受。”

在下沉的世界,拥有一位不沉湎过去、对人类未来充满希望的导演,是一种幸运。

参考资料:

1.《邻人之爱》丨西格丽德·努涅斯

2.《论爱欲》丨汪民安

3.《欲望电影》丨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斯

4.生命的伪饰与存在的真相丨文艺理论研究

5.Pedro Almodóvar on The Room Next Door: “I Wanted a Light Movie About Mortality”丨W

6.With The Room Next Door, Pedro Almodóvar Returns to the Land of Women丨ELLE

7.‘The Room Next Door’: How Pedro Almodóvar Wrangled Formal Spanish Into His First English-Language Feature丨IndieWire

8."The Room Next Door" Q&A w/ Pedro Almodóvar, Tilda Swinton, Julianne Moore & John Turturro At NYFF62丨NBP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吴宣仪玩跳伞!她高兴教练更高兴... 我去这感觉!爽!!!!!
原创 又... 大家知道夏波波吗? 这位神似“甜茶”的阿根廷籍帅哥,早前是一位美食博主,后来作为常驻代表参与了综艺...
杨晨晨草地甜笑照,清新气质惊艳... 在柔和的阳光下,杨晨晨悠然坐于绿意盎然的草地之上,宛如自然间绽放的一朵娇艳花朵。她身着一袭粉色连衣裙...
原创 被... 《漠河舞厅》在2021年一夜火遍全网,这首歌讲述了一个悲切的爱情故事:一位在大火中失去妻子的老人,在...
原创 《... 孙俪5岁时 孙俪,她在《亮剑》剧中扮演赵刚媳妇。拍摄《亮剑》时孙俪仅仅只有23岁,花样的年纪正好扮演...
原创 主... 提到宋英杰,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天气预报》这个节目。 作为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宋英杰给无数观众留下...
蔡依林计划2025年发行新专辑... 搜狐娱乐讯 11日,蔡依林出席活动接受采访,她透露专辑进度,称新专辑已经基本录完,最近越录越开心多加...
下线的“条狗”王安全和上桌的“... 上桌的风,还是吹到了蒋奇明。 在追《边水往事》的这半个月,斯文数不清楚,到底被蒋奇明硬控了多少次,...
原创 曝... 最近娱乐圈的瓜真的很炸裂,先是宋祖儿,紧接着便是王思聪前任雪梨,没有多久后“毛孩”于震寰也引发热议。...
《逆鳞》预测票房2亿 沈腾不笑... 搜狐娱乐专稿 (哈麦/文)《逆鳞》选在《抓娃娃》后的暑期档上映,借着沈腾的热度,5天卖了95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