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微博
【剧评 |#剧版难哄为啥被诟病陈旧#】大流量+大IP+大导演+大制作,爆款现偶终于来了!但一周以来,《难哄》引发了不少争议。诚然瞿友宁导演在氛围感的营造上堪称内娱现偶一绝,但从故事层面来看,《难哄》确实如有些观众所诟病的“陈旧”,特别是女主角的塑造。#难哄的改编严重弱化了温以凡#
跟小说相比,剧中的温以凡被严重“弱化”了,她在很多事件中表现得相当“软弱”。比如险些被同租男子侵犯,她选择报警,安慰侵犯男子可怜的妻女后,她也自我怀疑“是我的错吗”。没有第一时间搬离这个危险的环境。事后遭到侵犯男子的朋友的报复……
我们当然不是“受害者有罪论”,但温以凡对性骚扰的一系列应对,确实让人感觉她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何况她曾有过类似不好的经历),习惯性选择容忍和退让。
小说中的温以凡刚正且有原则,不向恶势力低头。在群租房遭遇性骚扰,面对同租的男子半夜敲门骚扰,“她起身把相机翻出来,调整好位置,对着门的方向录像。而后,她拿起手机,直接拨打了110……”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思路清晰,应对准确。
警察出警后,“她也没想过要和解,打算这事过后就搬走”。当男人用眼神威胁她时,“温以凡抱臂靠着门沿,面无表情地回视他。眼里情绪很冷,没半点儿畏惧,反倒像是在盯着什么脏东西”。最终,男人被罚款加拘留。
同样在遭遇职场性骚扰并被造谣时,剧版的原创剧情里,温以凡也没有反抗或举报,继续“逆来顺受”,观众也看不到一个现代职场女性应有的坚韧与抗争精神。
剧作对现代职业女性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人们希望看到的是女性在困境中的能动性,而非一个永远需要王子拯救的“落难公主”。在女性意识觉醒、观众审美进化的当下,仍将“弱化女性”“英雄救美”作为三板斧,无异于刻舟求剑。所谓的“甜”或“治愈”是对女性自主能力的否定。
观众并不“难哄”,只是那些固守陈旧性别观念的创作思路让人“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