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和马丽的新电影上映8天时间,票房就突破了17亿,打败了同月上映的其他电影。
这部电影和之前喜剧相比,还是有一丢丢深刻,在喜剧中能引发观众思考。
故事讲述的是千亿富豪马成刚,看到大儿子马大俊高考98分,连墙上的字都认不全的时候,开始和二婚妻子练小号了。
一家人从上千万豪宅,搬到了破烂不堪的小弄堂里。
自小儿子懂事以来,他一直认为家里很穷。
常年生病的奶奶、赶驴车的爸爸、围着灶台的妈妈,还有因贫穷早当家的他。
世界在他眼里,是一个艰难生存的过程,在父母的眼里是一个草台班子,包括邻居、门口的二大爷都是爸爸请来的群演。
为的是,让他从穷困中奋发图强,考上清北大学。
这部电影票房虽然冲到榜首,但是看过的人褒贬不一。
有些人认为,很搞笑,很有教育意义,有些却认为一点也不符合常理。
喜剧人带来的笑点
影片本身主色调是搞笑,影片中的演员基本都是喜剧出身,沈腾和马丽是其中的搞笑担当。
爸爸为了让儿子给自己买新鞋,专门把鞋底撕成两半;怕儿子吃出鲍鱼海参的味道,专门剁碎,让孩子误以为是蘑菇。
当然还是她家一坐就碎的凳子;卧床多年,为了教育孙子,一边假装吐血一边喝番茄汁的奶奶;还有姥爷从假发里拿出来的100元。
这些场面,赚足了观众的笑点。
故事引发人深思
但这不仅仅是喜剧,故事反映的问题,引发观众的深入思考。
首先是父母对儿子的教育,像极了中国式教育里,从出生,就制造高考倒计时的紧张感。
在孩子18岁之前,全家人呕心沥血,一点也不敢放松。
仿佛高考就是一个结点,一切以这个时间点开始和结束。
这里对高压教育作出讽刺,而且影片中的父母,代表了大多数中国父母。
他们会为了孩子表面的成功,忽略了他内心和精神的追求。
马成刚对儿子说,清北大学是爸爸的梦想,也是国内最好的大学,你愿意帮爸实现这个愿望吗?
这句话问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很多成年人,都是想培养孩子继续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
惊悚之处在于欺骗
故事线很丝滑,角色选的也很到位,但是从开头的喜剧到最后的扣人心弦和细思极恐。
主要的点是,父亲把儿子的人生安排得明明白白,相当于对方每走一步,都是在父母设计的圈套里。
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只要不出套,孩子的发展方向他们永远认为是对的。
当真相解开后,马继业并不认为是父母给的惊喜,反而认为是惊吓。
他的人生,完全不能由自己来掌控,有一种被人愚弄的恐惧感。
看到马继业的人生被掌控,忽然想到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在于去经历,而不是赢。
在成年人看来,社会的残酷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少吃点苦头。
但是从出生就该经历一切的人,却被安排的一路顺风顺水,其实违背了一种悖论。
贫穷和富裕的罪过
沈腾宣传电影的时候,有个小女孩提问:看了电影我扇了我爸几耳光,他硬是不承认自己是富豪,怎么办?
虽是一句玩笑,但是说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成为富翁的梦。
经历过贫苦,就知道钱的吸引力,有多大。
一个孩子太穷,会伤及自尊,就像马继业捡瓶子遭到同学耻笑,长大后,即使知道自己是富二代,但在赛场上依旧捡起了旁边空的瓶子。
这是从小形成的一种习惯,长大后的肌肉记忆。
而当马继业知道自己从穷人,变成富二代时,在高考试卷上画了一个飞翔的鹰,交了白卷。
其实,这也许是这部电影的败笔之处,一个孩子不管经历困苦和磨难,不管是受多大的打击。
始终不能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不管是想用这种方式对抗所有人,还是想宣示自由的权利。
在人生的关键点,将所有的不堪、欺骗,都应该化成一股稳定发挥的动力。
以这种方式来对抗家长的控制,很幼稚。
尽管最后,马继业以705的高分考上了自己喜欢的体校,而马大俊站在山顶上喊:老马我不需要你的认可了。
这也是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
用一个画面,一句台词,总结了:人生不是和任何人作对比,而是成为自己,赢得自己。
下一篇:你心中的古风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