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播出的《奔跑吧》澳门特辑中,篮球运动员郭艾伦与周深的“撕名牌对决”因过于“激烈”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节目中,职业篮球运动员郭艾伦(身高超190cm)与歌手周深(身高158cm)在蒙眼撕名牌环节艾伦将周深拖拽11秒,虽然未声明,但肉眼可见,周深出现颈部勒痕、耳朵充血。尽管周深淘汰后立马表示“没事”,但粉丝对节目安全性表示强烈质疑。
这一事件并非单方面的情况,在郭艾伦与郑恺的对决中,郭艾伦也遭遇了郑恺的过肩摔,最终郑恺赢得了这场对决。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有观众认为节目组未及时制止危险行为,漠视嘉宾安全,以“暴力画面”博取收视率,粉丝角度要求保障基本防护措施。但也有观众认为,此类对抗符合跑男“硬核”传统,综艺的本质是娱乐,过度保护会削弱竞技真实感。这种分歧折射出综艺节目在“真实感”与“人文关怀”间的失衡。
如果作为忠实观众,其实不怪艺人粉丝发出抗议,“撕名牌”作为跑男的经典项目加上最大看点,“真实热血”就曾是这项运动的代言词,早期《奔跑吧》的“跑男精神”以团队合作、坚持拼搏为核心,如李晨为完成任务受伤缝针、郑恺与对手激烈对抗仍尊重规则等,均体现竞技体育精神。但近几年,这项运动开始从“真实热血”转变为“暴力奇观”,为挽救收视疲态,节目刻意强化对抗性,蒙眼撕名牌环节中,规则设计偏向鼓励肢体冲突,甚至出现“拖拽”“过肩摔”等危险动作。这种对“激烈对抗”的过度渲染,模糊了娱乐性与安全性的边界,导致观众对节目价值观的质疑。
争议中“玩不起别来”的指责,实则模糊了权责边界。综艺节目的安全底线应由制作方守护,而非寄托于嘉宾的忍耐力。
就拿这期节目来说,从周深的角度来看,他本身处于体型劣势一端,因为客观的风险不可忽视,且现场无软垫、无护具,导演组仅靠“喊停”干预(实际未及时行动)很难让人相信节目组有在安全问题上用心。在竞技类综艺中,嘉宾们确实需要全力以赴展现出拼搏精神,可前提是要保证安全。“敬业”不应绑架艺人安全,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少数观众所谓 “刺激” 的需求,而忽视嘉宾的安全,那这样的节目走向无疑是错误的。
对于节目组而言,必须要认真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在节目中,到底是嘉宾的安全重要,还是游戏效果重要?
(以上观众只针对节目赛制,不针对嘉宾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