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一部院线电影,你看了吗?
《人海同游》是由蔡杰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从釜山到平遥,一路累积着众多好口碑,在夏天的末尾上映。
导演蔡杰是个新人,可制作班底的其他人却大有来头,监制关锦鹏、配乐雷光夏、艺术指导潘燚森。
再加上孙阳、太保、陈湛文的加盟,已经给到了我们足够的惊喜。
但是喜欢的人有时会遇到包场的情况,因为排片比较少。
如果只看影片的情节,感觉有点俗套。
但它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电影借了“外寻”的行为,去外化女孩“内寻”的内心。
广州女孩麦婉婷(林冬萍 饰)因为一起意外事件,勾起尘封已久的记忆。
她想起了她的父亲(太保 饰)。
很多年前,她的父亲在香港和广东各有一个家,可是,在广州生活了十年后,她的父亲还是返回了香港,并从此消失在了她们的生活中。
于是,在婚礼前夕,她决定前往香港,寻找这位久别的亲人。
大约三十年前,从香港来广州做生意的爸爸,认识了当会计的妈妈。
两人一来二去、顺理成章,结婚,生下婉婷。
在婉婷的记忆里,爸爸温柔、亲切,陪孩子看电视,逛街,带她去香港玩;
直到八岁的某天,爸爸回到香港后,杳无音信。
习惯沉默的妈妈,几乎不对这段失踪过多赘述。
长大的婉婷,逐渐拼凑出了事实的原貌:
爸爸早已在香港成家,妈妈得知时,已经怀孕了;
那些年里,不断奔走在香港和广州两地之间的父亲,瞒骗了两个家庭。
父亲走后,多年来,母女俩相依为命。
懂事的婉婷,从来不过多向母亲打听父亲的信息。
只是偶尔,想起父亲,做女儿的也会偷偷抹泪…
她希望,能再见一次父亲。
然而,当她到了香港,却发现,父母的故事,有着另一个真相…
《人海同游》,宛如一场迷离的幻梦,踏入南方弥漫氤氲模糊不清的情绪,难以确切地捕捉,又有似曾相识的伤感。
电影的故事虽然老套,但是电影的表达却相当克制和收敛。
导演把每个原可以抓人眼球的冲突,都圆融入轻巧的留白之中,让沉默和注视,代替了对话和碰撞。
观众却可以从静默的场景中,领会角色来往的回响。
《人海同游》里有大量的空镜头,大段的留白。几乎每一个空镜头都有不同的作用。
比如镶嵌着关于人的信息。
像电影开始对于母亲家里一些旧家电的特写,上面贴着布满灰尘的水果贴纸,暗戳戳前置父亲做水果生意的信息。
电影还用这些空镜头交代存在于生活之中的种种对立关系。
比如城市之间的对立,城市之内的对立。
一晃而过的车流、立交桥、楼宇、商厦;对比着逼仄的出租屋、锈迹斑驳的铁门、夜里人影幢幢的果栏。
再远一点,是岭南地区与远方与世界的对立。
暗涌进来的打口碟,流转在岭南地区的小巷;人类学家涉足东南亚,在光影里回溯远游的想象。
比如虚与实的对立,梦与醒的对立。
晾晒在阳台上的衣服随着风和阳光晃动,几声婴孩的啼哭,猫咪的叫唤;豆泡被夹出塑料袋时的簌簌声响,又掉进锅里和水一块沸腾。这些日常声音参与叙事,让电影有了现实的托盘。
以及在借与还的对立里,人产生了对立情绪。
台风过境,岭南的荔枝在风雨里疯狂地摇曳。画外音是父亲离开时留下的书信:
那十年,好像是借来的一样,不是我该要的。果然现在要还回去,我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变化在这些对立里产生,时间也就跟着显露出来,这对应着《人海同游》的英译——Borrowed Time,借来的时间。
而电影接下来要讲的,就是活在这借来的时间里的人。它要给我们看的,是人在与种种对立的碰撞里,被撕开了缺口,在情绪里延宕。
比较直接的,是故事里那两代人“借来的时间”。
此外,电影还用声音来叙事——
麦婉婷来到香港,见不到她的父亲,而去见了一位少年时的学长时,影片并未用只言片语来讲述她的失落情绪,而是让主角听了一首南音《鱼沉雁杳》。
说的,是音信不同,书信断绝。
麦婉婷和学长戴着耳机一起听多年前的一张打口碟,画面里的两人相视一笑,身体也在缓缓摇摆,但观众却始终听不到男女主耳机里的音乐,只有断口的声音。
说的,又是另一种可无限解读的情绪。
也是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部用声画来代替讲述的电影。
在故事的最后,父女终于相见,但婉婷不再执着于被抛弃的焦虑和恐惧。
两人走在香港的街道上,愈行愈远。
他们说了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她不再执着于这样的缺口,不再执着于那些旧日的伤痛。
毕竟,“穿过那片雾,你就不是原来的那个人。”
人如此,事也如此。
她似乎明白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道理:有些借来的时光,注定要封存和埋藏,它无法复刻,无需声张…
只因为,那是生命中,难以启齿,也无法丢弃的一部分…
责编|小汤汤审稿|方晓、乔克、刘勋
来源:豆瓣电影、南方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内容、图片、字体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