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
常听播客的朋友,相信很多人都刷到过这两年上线的一档新播客“电影巨辩”。此播客以单期内容超长、信息量超大为人所知。动则四五个小时一集的体量,看上去超吓人。
但正是这样一个垂直领域、有门槛的节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贡献了很多单期话题“爆款”,如“奥斯卡与百年美国”、“国产喜剧片二十年”等等。两位主播、资深影评人老马、阿吴,以他们异常丰富的电影知识储备,和每次精心的准备,“说”服了一众影迷。
经过长期策划, “电影巨辩”的第一个付费节目《为了华语电影》,近日上线看理想App。
这个节目将用4000分钟的超长时长,完整讲述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华语电影当代史,涉及诸多重要的问题。
比如,电影审查给华语电影带来哪些苦恼?分级制能拯救中国电影吗?华语电影在世界电影行列中是什么水平?“银河映像”为什么独树一帜?以及杨德昌、李安、黄建新等等重要导演的创作故事。
《为了华语电影》分为10个章节,共计80集以上,目前第一个章节“中国电影的改革与开放”已经上线。
讲述|老马
来源|节选自《为了华语电影》导语
「电影巨辩」是我和阿吴一起做的一个电影播客,在一些主流的播客平台上都有上线。但是我们没有在看理想上过。这次能够来到看理想,我们也觉得非常地荣幸。
看理想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在人文社科领域非常专业的社区,有很多各个领域很知名的学者,所以能够在看理想上线我们的节目,我们也觉得是一种很重要的肯定。
我长期从事电影评论和电影文化的工作,以前不是以音频的形式,主要是文字的形式,后来转到音频的形式,我认为本质上没有变化。
我对国内的电影文化有一个看法,就是我们有数量非常庞大的影迷。我指的是影迷,不仅仅是日常消费电影的观众,而是把电影看作为是很重要的爱好的这样一群人,愿意去钻研它、了解它。
咱们影迷的基数是很大的,不过电影文化的根基不算是很深厚,因为我们的电影文化的建立是跟整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的步调是比较一致的。
我们中国的观众可以接触到国外的进口大片,可以看到大量的世界各国的艺术电影,这段时间是比较短的,只有20多年、30年的时间,我们在即将上线的这一期节目里面,也会涉及到这个问题。
所以我这辈子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就是钻研关于电影的各种知识,包括电影的历史、产业、电影的欣赏、不同国家的电影、电影大师。我每天都在钻研这些事情,然后在互联网上分享。
《巴比伦》
到了2023年、2024年这个节点,我和阿吴合作了「电影巨辩」。
阿吴在对电影的兴趣方面和我有很多的共同语言,所以我们在交流当中就很迫切地觉得,在现在这个短视频统治一切的时代,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能够构建深度交流的方式,来做我们以前做的那些关于电影文化的事情。
结果我们找到的方式,不是一种新的方式,恰恰是一种最古老的方式,就是用声音来讲。这个就和上古时候人类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大家一起围坐在篝火边上讲故事差不多。
我们知道,之前已经有很多电影播客存在了,有很多都做得相当地棒,不过我们还是有信心,就是「电影巨辩」在当下的播客界,或者在所有形式的电影自媒体当中,它还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首先是关于内容的本身,我们在讨论一个电影话题的时候,会做一件基本的工作是,先要穷尽关于这个话题的所有现存的资料和文献,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对它的现有认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总结,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很多听友都说我们的节目信息量比较大,信息密度很高,我认可。信息量和观点是我们同时都很看重的。
第二个特点是,我们围绕一个话题的节目,通常会做很长。一般的播客一集是一个多小时,我们经常在四五个小时以上,最长的一期达到了七个半小时。
我们认为要把一个问题聊透,是需要这么大的体量的。我们的定位不是想做一个闲聊类节目,我们就是想把一件事情聊到尽可能地没有死角,方方面面都说到。当然不可能真的没有死角,我指的是在我们认知的范围内,尽量地接近这个目标。
从去年到现在,我们至今做了差不多有20期节目,其实每一期的背后都有一些难忘的经历。
我举一个例子好了,之前有一期节目是关于金马奖的,我们为了准备这一期的节目,搜罗了所有跟金马相关的很多的重要人士的回忆录和传记,看看他们是怎么和金马产生关系的,他们是怎么谈论金马评价金马以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的。
这些人不限于电影界的跟金马有关的,像李行、白景瑞,也包括像宋楚瑜这样的政界人物,因为他当过主管电影的新闻局局长。在这之外,我们还研究了台湾的立法院的数据库,摸清楚了台湾的党派和政界是怎么看待金马奖的。
我们研究了每一期的台湾电影年鉴和台湾电影编年史,我估计之前都很少有人这么仔细地从这么多角度去关注金马奖,但是只有在做了这样的工作之后,我们才能够提出对金马奖的比较准确的看法。
还有一期我们聊加拿大的导演维伦纽瓦,就是《沙丘》系列的导演。为了掌握相关的他拍摄电影的一些技术信息,我们把所有跟维伦纽瓦合作过的摄影师、剪辑师、美术师、特效工作人员,所有能找到的访谈,或者回忆的文章,都找来研究过,甚至研究了他们所有参与录制过的播客。
因为在北美的电影圈特别流行用播客来做访谈,所以播客里面有很多的第一手的信息、第一手的经验分享,但是它毕竟是播客形式,一种音频形式,信息的呈现也非常地凌乱,没有人仔细地整理过。
我们在做这个节目之前,就会把所有的这些整理出来,作为一种最基础的准备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总结和提炼我们的观点。
现在要说到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一档名字叫《为了华语电影》的付费专辑,这个是我们的第一个付费专辑,是因为我们做了各种主题的节目之后,认为影迷和听友真正最最关心的还是华语电影,这个不需要解释。
这个跟华语电影的水平高或者低没有关系,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电影是我们和世界产生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华语电影,通过电影,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
当然这个话反过来说,也是可以的,就是: 我们先是理解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后,才能够理解华语电影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一秒钟》
这档节目,目前的计划是一共有10期,我们讲10个大的题目,计划在1年之内更新完这10期。平均来说,就是一个月或者一个月稍微长一点会出一期。
这10期的选题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因为我们的想法随时会变化,我们会根据我们接触到的最新的新闻也好,或者我们平时的阅读或者看片也好,会临时产生很多想法,所以我们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当下最有表达冲动的话题。
目前也有一些话题是确定下来的,其中有一些是来自听友的建议,听友建议我们可以做关于“银河映像”的题目,还有台湾导演李安和杨德昌的题目,我们应该都会放进去。
还有大陆导演,我们可能会围绕黄建新做一期节目,因为我觉得黄建新是所有中国导演里面,他的人格也好、创作也好,非常有文化象征性的一个导演,理解了黄建新,或许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整整一代的中国电影人。
我们的题目也不仅限于导演的研究,也会涉及到很多关于社会的、文化的、产业的,欢迎大家后面关注,我们在正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