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甚至能哼唱这首《卖报歌》,殊不知这首歌的词作者有多厉害。
她的丈夫是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创作者,她本身也是一名才华横溢的词作家,除了《卖报歌》,《渔光曲》也是闻名遐迩。
她参与创作的多部歌剧、儿童剧和戏曲剧本,深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她还是一名睿智机敏的女特工,在中共中央特科中建立了卓越功勋。她就是第一位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红色女特工——安娥。
出生
安娥,原名张式沅,1905年出生于河北获鹿县范谈村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她的父亲张良弼是清朝有名的举人,曾受朝廷派遣赴日留学,更是在洋务运动时期与梁启超等人一起高举“实业救国”的大旗。
海外镀金回来的张良弼对教育十分重视,他凭一己一力促成保定女子师范学校和私立民生学校的开办,被世人尊称为“河北近代职业教育之父”。
安娥拥有这样的父亲,大家都默认她会成为一名知书达理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没成想,安娥却不按常理出牌,大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架势。
求学
15岁那年,安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保定二女师附中。
这所学校以培养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为宗旨,但对向来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安娥来说,简直是一座牢笼。
她一进入学校,就感受到那种压抑的氛围——严苛的校规,无理的管教,还有女学监对学生的随意辱骂,这一切都令安娥难以忍受。
一天,当她再次目睹女学监辱骂一位同学时,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再也无法压抑,她决定为自己和同学们争取应有的尊严和权利。
经过短暂的商议,她带领全班同学集体罢课,并搬出学校住进旅馆,以示抗议。
女学监也不是被吓大的,他身为老师,怎么可能怕安娥这一个丫头。他试图用威胁和恐吓来压制这次罢课,安娥和同学们虽然心生害怕,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为所动。
经过几天的僵持,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校方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最终,女学监在无法承受的舆论压力下向校长请求辞职。
罢课事件的成功,让尚且年幼的安娥明白只有敢于斗争,才能真正拥有自由和尊严。
虽然斗争成功了,但安娥也没办法在附中继续待下去了。
1923年,安娥考入了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的西画系,在这里,她不仅仅是个专注于艺术的学生,更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她频繁参与反日和反军阀的示威游行,她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意识在这一时期不断增强,在她的心中深深扎根。
久而久之,她不满足于仅仅参与,一不做二不休,有了一次打倒女学监的经验,安娥照葫芦画瓢,竟又带领同学们成功推翻了专制的美专校长!
这一壮举,让安娥心中对不公和压迫的强烈反抗精神犹如野草,春风吹又生。
1925年,安娥终于如愿以偿,正式加入了我党。然而,她的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安娥的母亲思想保守,性子却十分刚强,属于说的出做得到、拿得起放得下的烈女。
当安娥母亲得知女儿的激进行为后,专程从千里迢迢的老家连夜赶到北京,一路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只不过她这一来,可不是过来夸奖女儿的,而是带着一腔怒火。
安娥母亲到达学校,干脆直接守在学校传达室门口一步不肯离开,试图强行将安娥带回家。
当时的学生运动正如火如荼,报纸上刊登的“三一八”惨案新闻愈演愈烈,人尽皆知,当安娥听到大量学生被杀时,更是心痛难忍泪如雨下,愤怒和悲痛使她革命的决心更加坚定。
面对正在拉扯自己回家的母亲,安娥大声道:“我愿意用我的一切去换取自由!功名富贵,家庭亲情,都比不上自由的重要!”
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安娥不动声色的收拾行李,毅然逃离家庭,踏上了她的革命之路。
安娥这一走,她的父亲张良弼硬生生被气到卧床不起,更是在全城发布通告——断绝与张式沅的父女关系,从此再也没有张式沅这个女儿了!
安娥这算是彻底告别了过去,从此她不再是张式沅,而是坚定不移的革命者——安娥。
1926年,党组织派遣她前往大连,开展宣传和女工运动工作。
随后,她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并加入了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接受特工训练,安娥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学什么都一点即通,一路顺风顺水,最终成为东方部主任的助手。
安娥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她所追求的自由和革命事业。
安娥在回国后,迅速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随着社会动荡和国家危机的加深,她选择了更加直接的方式参与革命斗争——成为了一名我党的女特工。
在特工生涯中,安娥展现了超凡的智慧和勇气,她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巧妙地掩饰了真实身份,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情报任务。
她凭借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出色的社交技巧,迅速赢得了国民党要员的信任。
有一次,安娥参加了一个国民党高官的私人聚会,她在宴会间隙巧妙地获取了一份关于国民党即将发动的重要军事行动的详细计划,这个计划对我党的革命根据地构成了巨大威胁。
安娥立即将情报传递给组织,使得革命军队提前做好防御准备,成功挫败敌人的进攻计划。
在另一次行动中,安娥得知几名中共地下党员被捕,她毫不犹豫地制定了营救计划,利用自己在国民党高层的影响力,她精心安排了一场“意外”事故,成功转移了敌人的注意力。
具体而言,她故意引起一场火灾,借机与同伴们联络,将被关押的同志秘密转移。
安娥亲自指挥行动,冒着生命危险,将同志们一一救出。
这次成功的营救不仅保住了同志们的生命,也极大地鼓舞了革命队伍的士气。
不仅如此,安娥还参与策划并执行了多次破坏敌人计划的行动。
有一次,她得知国民党高层正在秘密策划一场针对我党的重要会议,设法混入会议现场,通过暗号和手势与外界同志保持联系,她巧妙地偷听到会议的关键内容,并迅速传递出去。
为了让国民党误以为我党已得知他们的计划,她在会议结束前制造了一次“突发事件”,迫使国民党紧急撤销行动。
这一举措不仅挫败了敌人的阴谋,也为中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安娥的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她以超凡的胆识和机智,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戏剧与电影事业
尽管她的特工生涯充满危险和挑战,但安娥从未放弃她对戏剧和文学的热爱。
她以饱满的热情和深刻的洞察力,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戏剧作品。
她的《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作品,不仅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和读者去思考、去抗争。
安娥不仅在戏剧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还积极投身于电影事业,担任编剧和导演。
她深信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广泛地传播革命思想和进步观念。
她创作的电影剧本,以其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结语
安娥的人生,是一曲动人的奋斗赞歌。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的戏剧、电影和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如果不是她的丈夫是田汉,她的名字会更有知名度,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文艺和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人仰望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