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奔跑吧13》的官宣阵容引发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孟子义和李昀锐的加盟,让CP粉们激动不已。这对从《九重紫》剧集中走出的“世子夫妇”不仅在剧里甜得让人肝颤,剧外更是常常合体互动,现如今更是携手常驻综艺,成为“超强售后”的代表。
但有个问题摆在眼前:这种通过CP制造热度的方式,真的是正确的吗?
去年底,《九重紫》的火爆让孟子义和李昀锐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顶流CP。剧中的虐恋情节让观众无法自拔,而剧外的互动更是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在一起,CP粉们疯狂嗑糖,超话阅读量一度突破80亿,甚至衍生出了“昀牵孟绕”这样的流行词汇。
这次两人加盟《奔跑吧13》,无疑也是节目组看中了他们的CP效应。综艺最需要的正是话题和流量,而孟子义与李昀锐的合体显然成为了“流量炸弹”。从网友的反应来看,CP粉们欢呼雀跃,表示“终于等到售后了”并表示“这糖我能嗑一年”。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这种CP炒热度的方式提出质疑,认为是否会过度消费观众的热情呢?
对孟子义和李昀锐来说,参加《奔跑吧13》无疑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一方面,综艺节目能帮助他们维持热度,进一步巩固CP粉的忠诚度;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够在节目中展示更多个人魅力,吸引新粉丝。但问题是,这种依赖CP的模式,是否能够长期持续呢?
目前来看,节目组显然希望复制当年“陆地CP”(鹿晗和迪丽热巴)成功的路径,通过CP营销制造话题和热度。然而,虽然CP效应可以带来短期流量,但也可能引发反效果。过度的营销容易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甚至会觉得节目内容空洞,缺乏诚意。更重要的是,CP营销对艺人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迅速提升人气,但也容易让观众对他们的印象固定,从而忽视他们的演技和个人魅力。
比如,孟子义从“全网黑”到“综艺宠儿”的逆袭,不仅仅是依靠CP效应,更是因为她在综艺中展现出的真性情。如果一味依赖CP营销,反而可能让她失去这种独特的个人魅力。
其实,CP营销本身并非全无道理,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尺度。比如,节目组强调孟子义和李昀锐的互动要保持“自然”,避免过度剧本化,这无疑是正确的方向。毕竟,观众追逐CP的本质是喜欢那种真实的情感互动,而非被强迫喂糖。
此外,节目组还在尝试通过内容创新来平衡娱乐性和文化性。例如,新增的“非遗文化特辑”和“沉浸式剧本杀”板块,不仅能响应政策号召,也能满足观众对深度内容的需求。这种“流量内容”的双轮驱动模式,也许才是《奔跑吧13》成功的关键。
总体来说,孟子义和李昀锐的加盟既是CP效应的延续,也是节目组的创新尝试。但过度依赖CP营销并不是灵丹妙药,反而可能让节目失去灵魂。对于观众而言,真正吸引他们的永远是优质的内容和真实的互动。所以,和其纠结CP营销的是否正确,不如期待孟子义和李昀锐在节目中展现更多个人魅力,也期待《奔跑吧13》能在内容和形式上带来新惊喜。毕竟,一档能存活十三年的综艺节目,靠的可不只是流量和CP,更是不断创新和突破的勇气。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孟子义和李昀锐的CP售后是甜到齁还是腻到齁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上一篇:原创 明星带娃也得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