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就在前几天,官方报道去年国内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创下37年来新低,对比九年前结婚人数大降49.3%......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的现象又一次引发网络热讨。
年轻一代婚育意愿降低、单身规模逐渐庞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越来越显著的趋势。但另一大现实却是,不论男女,到了一定年龄,十有八九都会被长辈一环又一环地催问“有没有男/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小孩”......仿佛是生而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程式。
当代年轻人苦于上一辈安排的相亲和催婚催育,时常在职场、理想、周围现实的多方撕扯中感到焦虑、疲惫、无所适从,也成了相当普遍的现象。
正巧,就在上周,一部特别贴合单身议题,精准描绘单身女性心路历程和现实遭遇,但不刻意散播焦虑的日本生活流影片《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释出了资源,收获了一波网友好评。
影片由2021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驾驶我的车》的女主三浦透子主演,上半年在香港国际电影节展映后观众口碑出色,并将在上影节亮相,目前豆瓣评分7.5。
片中女主的状态如片名所示,即“不愿恋爱”。这也是广大影视文艺作品把异性恋、同性恋、姐弟恋、先婚后爱、阿宅虚拟恋爱、多人开放关系、婚外恋等形形色色的恋爱状态拍了一圈后,新涉足的一种情感模式——没有恋爱冲动,也不受性吸引,对性行为缺乏兴趣。
用女主佳纯(三浦透子 饰)的话来说,就是“不想结婚,不想恋爱,无法喜欢上别人,对性也没有欲望”。
比起“浪漫爱情”、“温馨家庭生活”,她更喜欢和聊得来的朋友喝酒吃饭,或是自己看海、练琴,不会为“寂寞”、“没人爱”而自卑、烦恼,反而能享受这种无依恋、无牵挂的自由状态。
但在把“谈恋爱-结婚-生小孩”当成理所当然,将恋爱经验与个人魅力挂钩,视爱情为至高浪漫体验的传统社会观念里,以女主为代表的“不恋爱”的单身女性,很容易被扣上“不解风情”、“故作姿态纯嘴硬”、“自我封闭太怪异”的大帽子,即便她们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也没有妨碍任何人。
这部影片想展示的,便是女主“无害但非主流”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现实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她的化解方式,相信很多有着感同身受经历的观众,看了会很有共鸣。
影片以相当日常化的方式,刻画了一位过了30岁的单身女性,可能经受的家庭、社交、职场所带来的典型压力。
首先是被母亲频繁催婚,即便她已经表了态,但母亲依然不罢休,甚至还跟不少中国家长一样,拿着女儿的身份信息跟男方父母“代相亲”,无视女儿的想法。
女主的亲妹妹甚至怀疑姐姐是女同性恋,怎么都不肯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一群人就是很难对他人心动。
与此同时,佳纯的朋友圈也在发生变化。
周边同事同学不是已经结婚生子、投身家庭,就是正在积极联谊、相亲,坚持不婚不育的同路人越来越少。
陪女同事参加联谊会,她也是“读不懂空气”的“低情商代表”。无法及时get到男性的示好信号,如实解释了自己“无法恋爱”后反被对方翻白眼。如此不暧昧、不丝滑、不投机的男女“调情”场面,也是搞笑又尴尬。
女主埋头干饭,女同事专注散发魅力
职场上,音乐类本科毕业的佳纯找了一个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因为觉得《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太过男本位(贫苦的辛迪瑞拉因美貌被王子选中、得到拯救),就改写了“灰姑娘爱王子”的设定,增添了现代独立女性的思想(也是女主想法的投射)。
但到了最后却被视察幼儿园的中年男性官员批评思想过激,告诫她“你自己怎么生活是个人自由,但请别带歪小孩,还是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女主的工作虽没有受影响,但也着实感受到了沮丧。
这样一个不太紧要的职场小风波,也相当见微知著。
单是有进步意识的女性,在教育的细微处,对陈旧的性别爱情观念进行一点带有积极意义的小改造,就可能激起很大的反弹,足以窥见日本社会文化的总体性保守。
这也是影片的特色。在日本相对克制、含蓄的环境下,角色们不“发疯”、不吵架,也能在朋友聚会、聊天、上班、家人闲聊这类日常细节中,恰如其分地还原女主这类人物所面临的尴尬和冲突,并在简洁的人物关系里,捕捉到情感的波澜和震荡。
比如,女主在母亲瞒着她组织的相亲饭局上,就遇见了一位同样无意结婚却被逼婚的同龄男子。佳纯以为这个小哥是同类人,试图展开一段没啥包袱的友谊。
但可惜,这一切都在对方动情,试图亲吻她之后变质。好友相伴的拉面赏味之旅,就这样变为了又一段翻车过往,似乎在提醒女主,异性之间想产生亲密的纯友谊,几乎是不可能的绝小概率事件。
这也温和调侃了男女交往时常出现的“错位”理解——女方的礼貌行为很可能被男人视作“接受追求的信号”,即便女主在两人认识之初,就明确说明了自己的情感取向。
尴尬告别了第一个女主自以为是同类的非同类后,佳纯又和自己的前同学世永真帆(前田敦子 饰)重逢。
这位女同学比佳纯“离经叛道”得多。出身官僚家庭,却主动去当AV女优,改写《灰姑娘》故事也是她给的灵感,聊起天来女性主义金句不断,很有先锋女权主义者的魅力,像是正当红的日本女作家铃木凉美的翻版。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佳纯潜意识里向往成为的对象。
事实上,佳纯也确实很欣赏真帆,对话之中,真帆便是为数不多能真正理解、尊重女主“不婚不恋也无性”的情感状态的人。
在真帆的影响下,佳纯决定从父母家中搬出来,过上全方位独立的生活。对人向来冷感的女主,甚至邀请真帆与自己同住,并积极为这个“小家”做打算,有种找到灵魂伴侣的意味。
但故事也没有如观众预期的那样,走上“姐妹携手、共度未来”的流行大团圆结局。而是在女主最可能终结孤独,找到陪伴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转折——
爱起来坦荡又深刻的真帆与前男友旧情复燃,决定闪婚,骤然退出了佳纯的合租计划,女主又回到了影片一开始孤身一人的状态。
从客观现实来看,女主结尾的生活状态对比开篇几乎没有改变,家人依然不理解,同龄人依然一个一个结婚生子,孤独还是她的常态,生活不可能发生那么多突然变好的奇迹。
但观众还是能在兜兜转转中,感受到女主心境的变化。
虽然经历了两次“乌龙”的同类友谊,但女主也算诉说了、体验了自己想干的事儿,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并再次确认了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和方向。
这也是女主在结尾,重拾学生时代热爱却在成人后放弃的大提琴,为众人专注演奏一曲的心理支点——
能够真正坦然接受自己的“非主流”状态,明白不恋爱结婚、不生孩子并不可耻。即便外界的环境和看法确实会带来一定纷扰,但自己内心的坚定和坦荡,仍然是最有效的定海神针。
影片最值得肯定的主题表达,其实也和女主平淡坚定的结局状态类似。
整个故事不是标榜、美化“女主独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多正确,多先锋”(女主的经历明确说明有代价),而是想表明,“这世上还存在着像女主这样的人,也可以有这样的活法。”
重点不在颠覆,而是向大众展示主流生活外的多种可能性,倡导一种简单平实的相互尊重。这既是影片选题的闪光点,也是一个现代社会,最能体现其“文明”的地方之一。
《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所展示的“无爱”、“独身”现象,除了天性使然,一定程度上也受社会现实和思想变迁的影响。
毕竟,现代社会为女性提供了完全独立谋生的机会,组建家庭已经不再是应对生存的必须。
在高压的学习、工作环境下,年轻人为了谋生普遍身心疲惫,传统的异性交际方式逐渐变成双方的“无动于衷”,婚育背后的高成本更是让人望而生畏。新一代的“倦怠”和“激情退潮”,并不只是日本才有的问题。
回到故事上,影片也用“反大女主爽文”的单身女性心路历程,跳脱出“成功or失败”的主流评价标准和大团圆套路,细腻刻画了女性主义所追求的诚恳、独立和成长,贴合青年人心态但不散播焦虑,更不打鸡血喊口号刻意制造对立。
这种平实的展示和探讨,也是一次相当真诚、接地气的尝试了。
(文/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