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活动分为开场、迎客、和美乡村、非遗传承和联欢五个篇章进行。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小彩龙舞》满含对农历蛇年的美好期待;情景剧《摆开八仙桌喜迎贵客来》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现了重庆开州群众的热情好客;古典舞《梨园春》用灵动的舞姿,将观众带入四川隆昌市圣灯镇梨园村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四川盘子《柠檬颂》让观众既能听到特色浓郁的川腔盘子,也能看到赏心悦目的优美表演。此外,歌伴舞《毕桥美》、表演唱《赶场双江走》等节目也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川渝两地在新农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就……
舞蹈《小彩舞龙》。
情景剧《摆开八仙桌 喜迎贵客来》。
古典舞《梨园春》。
四川盘子《柠檬颂》。
歌伴舞《毕桥美》。
表演唱《赶场双江走》。
民俗表演唱《华蓥山下嫁歌飞》。
舞蹈《安仁板凳龙》。
演员与观众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油罐“上梁”》由省级非遗泸县鼓书第六代传承人朱裕国创作,以主人公朱油罐新建房屋上梁为故事主线,通过村民和驻村干部帮助他上梁的缩影,展现了一幅新农村鸡鸭成群、果园飘香、欢歌笑语的喜人景象。作品不仅体现了村民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还展现了基层干部情系农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崇高情怀。在表演中,朱裕国巧妙运用曲艺的跳进跳出手法生动还原场景,同时运用互动调侃的方式达到台上台下一起演、书里书外戏中人的效果,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鼓书《油罐“上梁”》。
“我们的队伍里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就结合身边的题材搞创作、参加文化演出。这次出来演出,大家都很兴奋。”朱裕国今年67岁,他自豪地说,通过这些年的演出活动,越来越多人认识和了解到泸县鼓书这一传统文化形式,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他将继续努力推广和传承泸县鼓书,为川渝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个节目都由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相关县(区、市)依托本辖区文明实践阵地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生动展现出川渝两地乡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勾勒出川渝乡村的和美画卷。
为了礼遇好人,活动还邀请了好人代表作为嘉宾,现场观看了演出。“中国好人”张吉莲便是其中之一。“每个节目都很精彩,内容也很接地气,在现场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张吉莲说。她的新年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家中的老人身体健康,儿女们生活幸福美满。
“中国好人”张吉莲受邀观看演出。
下午4时30分,随着川南渝西文明实践带共建节目——川剧《巴蜀风采·梨园春色》的精彩谢幕,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川渝村晚不仅为川渝两地的乡村才艺爱好者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让文明之风吹遍两地,丰富了川渝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两地间的精神文明交流与合作。
川南渝西文明实践带共建节目川剧《巴蜀风采 梨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