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邓紫棋演唱会在山东烟台激情开唱,在演唱会上邓紫棋被热成“邓红棋”。
救护车尖锐的鸣笛刺破热浪,烟台南山学院东海校区一名学生因酷暑晕厥,被紧急送医。宿舍内,唯一能指望的只有那台悬挂的小风扇——它徒劳地搅动着滚烫的空气,连吹出的风都带着令人窒息的温度。
“冲完凉不超过20分钟又浑身是汗,”一名学生疲惫地描述着他们的生存现实,“昨晚2点多才睡着,6点就热醒了。”夜幕下的宿舍,成了无法安眠的蒸笼。
宿舍大门关闭的时间像一道无情的命令,逼得学生们只能去校内超市“蹭空调”。他们蜷缩在超市角落,贪婪地汲取着冷气,直到晚上9点多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一方凉爽的奢侈,竟成了酷暑中唯一的救命稻草。
当学生因高温倒下,校方工作人员的回应却只有轻飘飘的“身体无大碍”三个字。这轻描淡写的背后,是宿舍空调这一基本生存保障的长期缺席。学生们在闷热中辗转反侧时,一句“正在商量解决办法”显得如此遥远又苍白。
这所高校的困境并非孤例。仅仅一天前,烟台芝罘区第十五中学121名学生集体出现不适——高温的魔爪早已悄然伸向了毫无防备的孩子们。
烟台究竟有多热?高温黄色预警、橙色预警接连拉响。7月4日,烟台大部地区气温已冲上35℃~37℃,局部甚至高达38℃。邓紫棋在演唱会舞台上被热得满脸通红的画面,恰是这座城市被高温炙烤的生动注脚。
更令人忧虑的是,烟台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坦言:“正常情况下,烟台7月初不会这么热,今年天气确实存在升温异常。”气候的异常敲响警钟,而应对预案的滞后,却让年轻学子成了直面酷暑的第一道脆弱防线。
市教育局已督促各校“尽快完成考试,尽快放假”——这权宜之计虽解了燃眉之急,却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当极端天气日益频繁,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环境安全网是否牢固? 那些没有空调的宿舍、教室,在下一个热浪袭来时,是否还要让年轻的生命继续在汗水中挣扎?
当气象部门一次次发布高温预警,我们是否也该追问:为学子们撑起的遮荫之伞,是否也能及时跟上这变暖的时代?
烟台的高温终将退去,但留下的拷问滚烫:若连基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成了考验耐力的竞技场,我们如何能安然谈论未来的诗与远方?
这炎夏灼伤的不仅是皮肤,更是对教育保障体系的信任。 当极端天气已成常态,学生宿舍里的风扇能否不再孤独地对抗整个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