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二十二部女主戏,手握顶级资源却长期不温不火。
李一桐的“体寒”体质是业内出了名的,与杨洋、李现等当红男演员合作,参演《狂飙》这样的大热剧,她依然热度平平,不禁让人发问,手握王炸资源,为何总也打不出一个春天?
然而,谁也没想到,解开这个困局的,竟是一部剧中角色反复死亡的情节,让她以一种谁也意想不到的方式获得了关注。
被资本追着喂饭
掰着指头数数,九年,二十二部女主。
在她的背后,有着于正这样的流量推手,杨洋、李现、张译、陈建斌这些响当当的人,可以说,资本恨不得把饭直接喂到她嘴里。
从《半妖倾城》的惊艳亮相,到手握《狐妖小红娘·王权篇》这种顶级IP,她的资源好到能让同期的女演员眼红到夜里磨牙。
可结果呢?
这些资源仿佛一场场盛大的烟火,绚烂过后,只留下她一个模糊的背影,热度、流量、国民度,这些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在她这里,总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看得见,摸不着。
人们送她一个标签——“体寒”,再热的饼,到她手里都得凉三分。
如果说独挑大梁扛不起剧是魔咒,那搭档爆款男神总该能分一杯羹吧?
李一桐的经历偏偏就要告诉你:未必。
邓伦凭《香蜜》一夜飞升,转头和她合作的《海棠经雨胭脂透》,播得悄无声息,仿佛没来过这个世界。
她和李现,俊男靓女,从《剑王朝》到《长风起》,两次合作,愣是没擦出一点能让CP粉嗑生嗑死的火花。
最经典的莫过于《鹤唳华亭》。
剧是好剧,豆瓣评分不俗,罗晋演的太子被虐得体无完肤,喜提“皇家小白菜”称号,在热搜上挂了好几天。
可身为女主角的李一桐呢?她就像那个装白菜的盘子,很重要,但没人会去讨论盘子本身好不好看。
她成了最完美的“绿叶”,永远在别人的高光时刻里,做一个尽职尽责的背景板。
观众想不起她的面容
很多人说,李一桐缺一个代表角色。
这话不全对,2017版的《射雕英雄传》,她演的黄蓉,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一抹亮色,灵动娇俏,豆瓣8.0的高分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
大家记住了那个冰雪聪明的“蓉儿”,甚至在虎扑把她投成了“年度女神”,却没太记住“李一桐”这个名字。
这种“角色大于本人”的成功,对一个演员来说,既是褒奖,也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它让她陷入了“剧抛脸”的困境——上一部戏刚混个脸熟,下一部换个造型,观众就又得问:这姑娘谁啊?
这种尴尬在现象级神剧《狂飙》里达到了顶峰。
一部剧的能量,足以让张译和张颂文“封神”,让高叶一夜爆红,作为剧中戏份吃重的女主角,李一桐也随剧组站上了飞天奖的领奖台。
然而,当全网都在复盘每个角色的高光演技时,她又一次完美隐身了,仿佛是误入封神榜的凡人,热闹是他们的,她什么也没有。
李一桐的不红,成了一个有趣的公共议题。
不少网友们开始替她研究起来,究竟为啥就是红不起来?
有人说,是脸的问题。
她的长相是标准的甜美系,漂亮,但像一杯白开水,解渴,却留不下任何余味,在遍地都是浓颜系、故事脸的娱乐圈,这种“无攻击性”的美,换个词就是“没有辨识度”。
也有人说,是命的问题。
她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口气,缺一部像《延禧攻略》之于吴谨言,《来自星星的你》之于全智贤那样,能把个人与作品死死捆绑在一起,一飞冲天的“本命剧”。
更专业的批评,则指向了她的演技。
平心而论,她的表演不差,基本功扎实,不出戏,但也仅限于此,缺少一种能刺穿屏幕、直击人心的爆发力或细腻感,在及格线以上,却离“惊艳”二字总差着半步。
当然,还有她自己。
在这个靠话题、炒作、拼命刷脸才能维持热度的时代,她显得过于安静了,不混圈子,不搞营销,除了拍戏,几乎查无此人。这种佛系的性格,究竟是清流,还是逆流?
红的钥匙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一桐会在这条“万年不红”的路上一路走到黑时,一部叫《书卷一梦》的剧,用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把她炸了出来。
没有倾国倾城的人设,没有苦大仇深的虐恋。
她演的角色,核心设定是“在书里死了108次”,于是,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她花样百出的死亡瞬间和生动到可以逐帧截图的表情包。
观众突然发现,原来那个一直端着演仙气美人的李一桐,疯起来这么有意思!
她抛弃了偶像包袱,用一种近乎撒泼打滚的“活人感”,精准地踩中了当下观众的爽点,人们第一次不再讨论她美不美,而是津津乐道于她那被誉为“内娱卡帧式演技第一人”的灵动表演。
这场意外的爆红,来得既荒诞又合理。
它说明,当所有顶级的外部资源都无法奏效时,真正能撬动局面的,或许恰恰是演员向内挖掘,打破自我桎梏的那份勇气。
曾经,人们为她不红而惋惜。如今,大家或许该重新定义,何为“红”。
对李一桐而言,这场迟来的东风,吹散的不是迷雾,而是枷锁。
本文信源:中国青年网《《书卷一梦》今晚开播李一桐刘宇宁领衔主演》
澎湃新闻《专访李一桐:我体寒,角色让我温暖》
1905电影网《“体寒”明星盘点,李一桐、王砚辉都是典型的戏红人不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