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朱丹对宁静心存嫉妒,这事儿还真不是没有根据。回想第四期节目,坞民互评环节,朱丹给宁静的分数居然低到让人瞠目结舌,调停力那栏竟然只有2分!不仅如此,她还逼着宁静自己承认:“调停力是不是有点不给力?”说得好像宁静真的是“菜”得不行一样。
但说真的,宁静的调停能力真有那么差吗?未必吧!就拿桃花坞里发生的两场“纠纷”来说,宁静处理起来明显比朱丹更有一套。
先说说宁静介入的那起“纠纷”吧。宁静是汪峰春天里杂货铺的股东,之前办舞厅活动时,她给了潜力股徐志胜一个特权卡——可以在杂货铺随便选一件商品。汪峰那会儿也没反对,只叮嘱一句:非卖品除外。
这回录制桃花坞,汪峰带了不少贵重好货。许昕这“坏蛋”准备“坑”汪峰一把,带着徐志胜和董思成跑到杂货铺,嚷嚷着要买汪峰的“镇店之宝”。汪峰本不想理,价格更是不开口,毕竟他心里清楚,他们根本没那么多桃花币。
闹了一阵,徐志胜说他们三人凑钱买,凑齐了500桃花币。汪峰终于报了价:480。徐志胜还想讲价,没想到许昕直接反砍价,500成交!汪峰正开心呢,货刚交出去,徐志胜竟然掏出那张商品任选卡!汪峰先以为是假的,朱丹和欧阳娣娣看到现场才想起来,这事儿确实存在。
汪峰死活不承认,直接甩出“不可能”、“没这回事儿”的招牌。许昕问,要是宁静承认呢?汪峰说宁静是自己股东,肯定不会帮“坏蛋”,还顺手抢走了徐志胜的卡。无奈,徐志胜申请仲裁。
仲裁主任李雪琴说,这事儿关键是宁静,得先找她。宁静实在人,既想保护合伙人,又觉得得说实话,最终认了这事。徐志胜说汪峰推脱拍卖品不算商品,宁静当场给律师打电话咨询,律师说如果汪峰不给货就是耍赖。最终宁静决定出面解决。
汪峰一开始死活不肯,甚至说宁静小股东,说她话不管用,还想溜走。眼看局面尴尬,豪爽的静姐站出来,说自己还有200桃花币,愿意补偿。她觉得这事儿因她而起,自己负责。还让汪峰把东西给许昕他们。
宁静这么坦诚,汪峰还是不同意,反倒是“三坏”看宁静态度,决定一笔勾销这事。汪峰大度,在桃花坞会议上控诉一番后,把项链当礼物送给了“三坏”,还说不准退货。宁静大赞峰哥够豪爽,汪峰谦虚回敬,夸宁静先敞亮。最后,“三坏”把项链送给了宁静,吓得她转身就跑,画面笑翻众人。
这事儿跌宕起伏,反转不断,宁静作为关键人物处理得妥妥的,既敢担责任,又影响了汪峰,还让“三坏”感受到尊重,最后心甘情愿放手。这样的调停能力,怎么说也算不错了吧?
反观朱丹,没怎么了解宁静,就给了个2分,多少带着点打压味儿。
说完宁静,咱们再扒扒朱丹参与的另一场纠纷。那时董思成在孟子义和徐志胜的当铺“卖”了自己的笑容,但他一天笑了好多次,结果孟姐和徐志胜上门讨债,说他笑了17次。董思成没法辩解,只能赔30个桃花币,周翊然还慷慨帮他出20币赎回笑容。
事后董思成觉得被坑,仁科说自己有律师证,要帮他讨回公道,还顺带赚80币。朱丹也加入了这个“律师团队”。
最初,朱丹他们想从“17次笑”这个数字入手,逼孟姐出证据。徐志胜抛出关键问题,如果监控显示董思成笑超过15次,大家愿不愿意追加赔偿?董思成知道自己笑多,仁科开始耍赖,说笑不是瞬间,是一种持续状态,一整天的微笑算一次。孟姐可不买账,她的标准是张嘴笑一次算一次。
双方在细节上纠缠不休,董思成和律师团队没占便宜。本想图个乐子,辩论过程却满是趣味,比如被问到合同签没签,孟子义说桃花坞不是人间社会,合同签在灵魂上。结果朱丹突然来一招:“既然双方都没强有力证据,我们申请开‘网上法庭’,邀请所有看节目的观众来评判。”
这话一出,孟姐脸色精彩,刚说桃花坞是独立小社会,朱丹就要网络“开庭”,明显玩儿赖。更别说网友“断案”这招,真当网友没情绪和粉丝撕逼风险?
朱丹的提议不仅没帮忙解决问题,反倒把节目里的小矛盾拖到网络上,火上浇油,挑起新纷争。
说她心机重可能高估了智商,如果纯粹无心,只想让网友为她主持公道,结果却不考虑后果,那只能说智商真堪忧。
如此表现,她嫌宁静调停力差,那她自己是不是得给自己打个负分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