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周民与养母黄宗英(摄于1998年)
周民是“金嗓子”周璇的大儿子,也是一位诗人,曾在《萌芽》杂志社担任诗歌编辑。
周民创作的《爱之音》《国之恋》《湖之情》《人之心》《骨灰盒》等诗歌,轰动一时。
200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周民等人编著的《周璇日记》,全书共10万字。
该书完整地记述了周璇早期的演艺经历,她的婚姻,她的情感纠葛,她的非婚生子及收养关系等。
“细品名人”认真阅读了《周璇日记》一书。周民的创作态度是理性的、严谨的,对母亲周璇的评价很客观。书中还有周民的养母黄宗英谈周民的录音采访整理,黄宗英对周伟很厌恶,那么周民在黄宗英的眼中,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今天“细品名人”根据《周璇日记》,为大家全方位解读周民……
(周璇年轻时)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璇被称为“金嗓子”,是一代歌后、影后。她不仅是中国近代演唱流行歌曲的先驱,也是中国电影史上表演音乐歌舞片空前绝后的第一人。
周璇一生演出了43部电影,演唱了200多首原唱歌曲。她还在30多部自己主演的影片中,演唱了114首插曲,其中的《四季歌》《夜上海》《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等成为不朽的经典。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周璇的歌声。
周璇1920年8月1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与作曲家、演员严华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两人没有孕育自己的孩子。
周璇与严华结婚照(摄于1938年7月)
周璇的两个儿子周民、周伟都是非婚生下来的,两个儿子的生父一度成谜。
后经多方核查,周伟的生父确定是唐棣。而长子周民的生父,被认为是绸布商人朱怀德,但朱怀德始终不承认,周民的生父身份成谜。
周璇身世凄苦,家里有兄弟姐妹8人,她很小就被抽大烟的舅舅卖到上海,后跟养母改姓周。
(年轻时的周璇)
1941年,周璇在柯灵主编的上海《万象》杂志,发表文章《我的所以出走》。她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凄零的女子,我不知道我的诞生之地,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我的姓氏。
我6岁时,被一位周姓的富人收养,她就是我的养母。6岁之前,我不知道自己是谁家的孩子。
周璇身世凄苦,她的两个儿子周民、周伟,身世也像她一样凄苦。
1940年,周璇与严华离婚后,再没有正式结婚。离异后,周璇与上海著名绸布商的儿子朱怀德谈恋爱,两人谈了7年。
石挥(1915年3月2日-1957年)
1947年,话剧皇帝石挥开始追求周璇,当时的媒体炒作很厉害。
石挥虽是演艺明星,但他不可能给周璇提供安稳的生活,而朱怀德家境殷实,风度翩翩,她最终选择了朱怀德。
也就在1947年,周璇随国泰影业公司去香港拍摄电影《忆江南》,朱怀德也追到了香港,两人在香港同居了。
周璇、冯喆《忆江南》剧照(1947年)
1949年,周璇怀孕了,朱怀德已先回到上海。很多人以为周璇是带着身孕来上海找朱怀德的,哪知周璇到达上海不久,就公开登报声明,与朱怀德脱离同居关系。
1950年9月,周璇在上海生下儿子周民。但朱怀德不认账,提出要验血做亲子鉴定,而周璇却不同意。
据《周璇日记》介绍:周民降生时,产科医生将孩子抱到产房外,前来探望周璇的朋友惊呼道:这孩子怎么和某某某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周璇与儿子周民(摄于1950年)
而某某某是一个社会名流。周璇不愿意让儿子与朱怀德做亲子鉴定,也没有确定儿子周民的生父是谁。
法律部门、医疗部门也没有做出鉴定,但黄宗英等人就认为朱怀德是周民的生父,要求他每个月负担周民48元抚养费。
朱怀德愿意每月出48元,但从不承认自己是孩子的生父。也许周璇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也许孩子的生父真的不是朱怀德。周璇生前就坚守儿子生父的秘密,她离世后,周民的生父就成了无法破解的谜。
(黄宗英与赵丹)
周民出生10个月,因为周璇生病住院,他就去了黄宗英和赵丹的家里,被他们收养。
据《周璇日记》介绍,周民一生只见过3次妈妈。第一次是周民一岁多时,周璇康复了,去黄宗英赵丹家里看望儿子。
上海电视台专门派人来录像,黄宗英让周民喊周璇“妈妈”,他不叫妈妈,叫了一声“阿姨”。
有人指着周璇对周民说:你是她生的,快叫妈妈。周民却指着黄宗英说:我是她生的。
(周璇签名照)
周民第二次见妈妈是3岁多时,电影局将他接到虹桥疗养院。在疗养院里,周璇紧紧攥住周民的手,攥得他很不舒服,他挣脱出来去花园里玩。
中饭时间,电影局又派车将他送到黄宗英和赵丹的家里。
周民第三次见妈妈是1957年9月,周璇病逝后,在万国殡仪馆举行追悼仪式。保姆洪雪珍牵着周民,从周璇的玻璃棺木边走过。
周民有点害怕,但没有哭,很快跟着保姆回家了。
周璇(1920年8月1日-1957年9月22日)
在周璇的追悼仪式上,黄宗英被安排念悼词:在新社会,一定会把周民培养成个好孩子。周璇,安息吧!
的确,在黄宗英夫妇的教育和培养下,周民知书达理,知恩图报,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后来的湖北省长黄知真,海南省委书记、省长阮崇武(黄宗英嫂子的弟弟),都称赞周民是个好孩子。
其实周璇根本不愿将儿子周民送走,但她精神病经常发作,在家里砸东西,还打养母,并扬言要将儿子从窗户里扔出去。
(郑君里与黄晨)
在剧影协会工作的黄宗英、黄晨(导演郑君里的妻子)、吴茵等人闻讯后,赶到周璇的枕流公寓接周民。
她们让上影厂的演员刘琼、韩非将周璇哄到外面散心,将她直接送到精神病院,然后她们将周民带到了剧影协会办的托儿所。
在医院里周璇病情发作,认为有人夺走了她的儿子,把黄宗英等人都当敌人,对他们怀有敌意。
这就是周伟后来所说的将周璇送进精神病院是一场阴谋。但周璇神志清醒后,又在心里感激黄宗英等人,这一点在《周璇日记》里有所表达。
当时剧影协会专门成立了周璇财产保管小组,成员有吴茵、黄晨、张立德、吕复等人。
据说当时周璇有巨额财产,还包括金条,被周璇财产保管小组处理掉了。当时公私合营和工业化的浪潮如火如荼,周璇的巨额财产应该是上交了,个人根本不敢私藏。这就是后来沸沸扬扬的周璇巨额财产失踪之谜。
在《周璇日记》中,周民对母亲巨额财产失踪之谜表现得很淡然。
不久,社会上流行麻疹,不少孩子患小儿麻痹症,托儿所怕担责任解散了。周民被吴茵抱到家里照顾,但吴茵的婆婆不接纳周民。
吴茵(1909年8月2日-1991年4月10日)
黄宗英与吴茵同住一栋楼,吴茵的婆婆没有与黄宗英、赵丹商量,就将周民和他的小床送到了黄宗英的家里。
当时黄宗英和赵丹没在家,黄宗英的公公在家里,吴茵的婆婆说了一些难听的话。黄宗英和赵丹回来后,没有与吴茵的婆婆计较,接纳了周民。
黄宗英和赵丹工作忙,没有时间在家照顾周民,便让托儿所的炊事员洪雪珍辞职,让她在家里照顾周民。洪雪珍的工资由黄宗英夫妇开。
黄宗英与周民和女儿赵桔(摄于1954年)
1953年12月27日,黄宗英与赵丹的女儿赵桔降生了,后来他们又生下了儿子赵左、赵劲。当时赵丹与前妻叶露茜所生的女儿赵青,儿子赵矛也在黄宗英家。赵青、赵矛经常照顾周民,他们上学时,周民又在家照顾赵桔、赵左、赵劲。
周民小时候脑袋大,机灵可爱,黄宗英和赵丹将他当亲生儿子看待。
周民3岁时,黄宗英夫妇将他送到上海第一妇婴托儿所。这是荣毅仁的妹妹荣素珍开办的,是当时上海最好的托儿所,费用不菲。
1957年,周璇的次子周伟也被送到了黄宗英的家里,由黄宗英夫妇抚养。
黄宗英(摄于上世纪50年代)
1961年,中国银行的领导找到黄宗英:你抚养周民已经10年了,是他的养母,是他的监护人,现在周璇在海外有一笔遗产,需要你签个字,将这笔钱转到国内来。
黄宗英不要这笔钱,对方给她做工作:这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国家需要这一笔宝贵的外汇。黄宗英也不知道具体多少数目,就签了字。
但黄宗英只取过1000港元,银行里还给她布票,她买了布给周民做了几件新衣服。
(童年赵劲)
(左起:赵桔、赵左、周民、周伟)
黄宗英和赵丹特别喜欢周民,周民穿旧的衣服就给赵桔、赵左、赵劲穿。
赵丹还几次将周民扛在肩上,带他去吃西餐,嘴里唱着童瑶: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平时在家里吃饭,黄宗英和赵丹总让周民挨着他们坐。
赵丹有时去外面开会或处理重要的事情,他就让周民给他抓阄。赵丹只在纸片上写两个字“灵”“好”,不管周民抓的是“灵”还是“好”,赵丹的心情都很好。
(特殊时期的赵丹)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赵丹被打成“混世魔王”,被批斗得九死一生。他一挨斗就是两、三个小时,因跪的时间太长,连站起来都很困难。
那时上影厂、赵丹家的院子里、走廊里,都贴满了大字报,上面写着“赵丹是反革命,打倒赵丹!”
周民就在大字报旁贴上自己写的大字报:赵丹是革命的!
周民还撕攻击赵丹的大字报,拿起毛笔去改大字报,或用旧报纸将大字报覆盖。
(早年赵矛)
赵矛(左一)电影《李善子》剧照(1964年)
刚开始弟弟妹妹在赵矛的蛊惑下,在家里批斗赵丹。周民告诉他们:爸爸是好人,你们不能这样对待他。后来弟弟妹妹都听他的,跟着他四处撕大字报。
据《周璇日记》里介绍,有时赵丹的家里一天要来五、六批造反派,他们大声喊口号“打倒赵丹!”周民勇敢地与他们辩论,说赵丹是革命的。
1967年春天,北京电影学院的造反派来到上海,去赵丹家里抄家、抢东西,还用皮带抽打赵丹。
赵丹其他几个子女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周民冲过去,抢造反派手里皮带。结果周民的脑袋上挨了几皮带,他的额头顿时红肿一片。
周民与养母黄宗英(摄于上世纪70年代)
家里人赶紧将周民拉住,造反派继续用皮带抽打赵丹。周民扑在赵丹身上护住他,冲造反派吼道:不准打我爸爸!
造反派故意用皮带金属卡子抽打周民的脑袋,将他的脑袋打破了,流了很多血。
造反派走后,黄宗英和赵丹含泪对周民说:你现在长大了,离开我们家吧,这样就不会受牵连了。
周民流泪了:你们是我的爸爸妈妈,我要保护你们。
(黄宗英)
特殊时期,周民成了家里的保护神,他保护爸爸妈妈,保护弟弟妹妹,谁敢冲进家里打人,周民就会与他们拼命。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人要有一个人的样子。
1967年夏天,周民去江西农村插队,赵丹和黄宗英都舍得,含着眼泪将他送上了火车……
周民才华横溢,在江西南昌北郊的恒湖农场插队时,因喜欢读书、写诗,他后被调到恒湖农场当老师。
(今日南昌北郊恒湖垦殖场)
1977年,平反后的赵丹去江西出差,特意找到江西省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及管文教的省委书记黄知真,希望能够发挥周民的特长,将他调到省文联工作。
不久,周民被调到江西省文联,在文学月刊《星火》当诗歌编辑。
1980年,赵丹因胰腺癌离世。根据政策,黄宗英可以调一个孩子回上海。当时黄宗英和赵丹的女儿赵桔在黑龙江插队,1977年参加高考,考进了黑龙江师范学院。
(周民夫妇与黄宗英)
赵桔面临毕业分配,黄宗英完全有理由让赵桔回上海。此时周伟还在内蒙古插队,在这3个孩子中,黄宗英选择让周民回上海。
在黄宗英的努力下,周民被调到上海《萌芽》杂志社当编辑。那时周民已经结婚了,女儿毛毛也降生了,他的妻子是上海人,一家三口回到上海格外激动。
随后,黄宗英着手女儿赵桔的未来。当时黄宗英的美国朋友给她写信,说愿意给赵桔作担保,让她去美国留学。
黄宗英与女儿赵桔(摄于上世纪80年代)
于是黄宗英在将周民调到上海后,让女儿赵桔去美国留学。黄宗英也没有忘记周伟,尽管周伟一直与她不亲,但黄宗英找到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陈荒煤,将周伟调到北京的中影公司上班。
据《周璇日记》介绍:周伟写了一篇文章《我亲爱的妈妈黄宗英》,准备在杂志上发表。杂志编辑将文章拿给黄宗英看,黄宗英觉得自己没有周伟写的那么好,太肉麻了,不同意发表。
1989年,周伟与黄宗英打周璇的遗产官司时,却对法官说;当时我要调入北京,需要黄宗英签字,黄宗英要求我写一篇歌颂她的文章才肯签字。
(周伟与妻子常晶)
周伟的说法与黄宗英的截然不同,“细品名人”相信黄宗英说的是真话。因为2003年4月7日,黄宗英是在病床上接受采访时,曝光这一消息的。
她的采访录音被整理成文字,全文发表在《周璇日记》里。她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应该不会说谎。
周民一直将自己当作黄宗英的亲生儿子,1978年赵丹补发2万多元工资,他让周民去上影厂取钱。
黄宗英与圈内好友(摄于上世纪80年代)
周民把钱存到上海静安寺工商银行,这是一家日夜银行,赵丹和黄宗英平时取钱很方便。
1980年,在赵丹的追悼会上,也是周民捧的骨灰。
上世纪80年代,周民多次跑电影局,要求为黄宗英解决住房,最终将房子解决了。
在《周璇日记》里,周民像黄宗英一样排斥周伟。周民将周伟生父唐棣的老底揭了个底朝天,唐棣的确劣迹斑斑。
(周民与女儿及黄宗英合影)
在《周璇日记》里,周民不提周伟的名字,更不叫他弟弟,用“那个人”3个字指代周伟。
黄宗英在《周璇日记》里提到“周伟”时,也有“那个人”代替他,可见周民、黄宗英与周伟的隔阂有多深!
上世纪90年代初,周民离开《萌芽》杂志社去澳大利亚定居。他的女儿在那边上学,周伟从事文化交流工作。
因为养母黄宗英在国内,周伟多次回国。1994年,赵丹的雕塑在江苏南通崇敬中学落成,周民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国参加安放仪式。
周民全家参加“丹亭”落成仪式(摄于1994年)
(江苏南通崇敬中学内的丹亭)
1998年,黄宗英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周民特意从澳大利亚回国探望。
周民与亲弟弟周伟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但与赵桔、赵左、赵劲来往频繁。
周民虽然与黄宗英没有血缘关系,但情同亲生母子。黄宗英在世时,周民几乎每年都回国探亲,保姆洪雪珍照顾周民多年,周民还经常给她寄钱。
2020年12月24日,黄宗英不幸在上海病逝,享年95岁。周民赶回上海奔丧,他与妹妹赵桔、弟弟赵左一道,将养母黄宗英风风光光地送走了。
(周民参观母亲周璇曾住过的疗养院)
2025年7月,周民已75岁了,在澳大利亚定居。妹妹赵桔、弟弟赵左在美国定居,周民与他们还保持密切的联系。
真情真的可以超越血缘,这句话是对周民与黄宗英一家最好的诠释。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