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连阔如)
2025年5月,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在短视频中发布不当言论,说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说的评书都是“大鼓白”,只有她和袁阔成才是真正的评书演员。
短视频发布后,在网上引起极大的争议。不少网友认为,连丽如的言论是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影响了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
一些评书艺人认为连丽如的言论破坏了行业内的和谐氛围,缺乏大度包容,有可能在行业内被孤立。
连丽如性格强势,收入高,在台上风光,她在家里却听从平凡丈夫的安排,这是为何?
连丽如曾被当众辱骂,与北京电视台打官司,这是怎么回事?
20世纪60年代的连阔如、连丽如父女合影
连丽如1942年出生于北平,父亲是连派评书的创始人连阔如。连阔如原名毕连寿,1903年6月25日出生于北京安定门。
连阔如的评书有4个特点:一是在“评”字上见功夫;二是善于使用贯口,创造了很多“人物赞”“马赞”“兵器赞”;三是连阔如的声调、表情丰富,长短急促分明;四是连阔如结合传统戏曲中唱念做打的表现形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连阔如表演的《西汉演义》《水浒》《岳飞传》《三国演义》等长篇评书风靡一时,他创立的连派评书有条理,通俗易懂,吐字干脆,让人听过难忘。
连阔如(摄于1939年)
连丽如很小就听父亲说评书,在家里经常站在凳子上模仿父亲表演。那时没有女评书演员,连阔如不许女儿学说评书。
1956年,中国南北曲艺汇演在上海举行,连阔如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关怀。
总理问他有没有徒弟,连阔如说还没有收徒弟,周总理鼓励他让自己的子女继承连派评书艺术。
于是1959年,连阔如进入北京宣武说唱团后,让17岁的女儿连丽如跟自己学说评书。
(连丽如18岁登台照.)
1960年夏天,连丽如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中毕业后,进入宣武说唱团当学员。
进团不久,连丽如就与团里的三弦演员贾建国互生好感。贾建国也是北京人,出生于曲艺世家,与连丽如年龄相仿。
贾建国6岁开始学说相声,9岁登台表演,后改学三弦,在东北、上海、河北等地表演过。
贾建国只有初中学历,但走南闯北演出见多识广,与连丽如谈得来。连丽如给他讲高中时代的生活,两人取长补短。1960年冬天,连丽如与贾建国确定了恋爱关系。
年轻时的连丽如明眸皓齿,身材高挑,是一位养眼的美女。贾建国挺拔帅气,两人很般配。
1961年,贾建国应征入伍,去东北当兵。此时连丽如在天桥书馆说长篇评书《三国演义》一炮打响,成为北京第一个女评书演员,也是我国第一个说《三国演义》的女演员。
加上连丽如是连阔如的女儿,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她,19岁的连丽如在业界小有名气。
贾建国去东北当兵后,有优秀小伙子开始追求连丽如,团里的演员都认为连丽如会与贾建国分手,选择其他优秀小伙。
连贾建国也有了危机感,他做好了心理准备,连丽如要分手就随她去吧。
就在贾建国纠结彷徨时,1962年5月,他收到了连丽如的来信,她在信里直言不讳地提出结婚。
贾建国向团领导请示,对方回答他:你现在年纪还小,当兵不能结婚。
贾建国在信里将领导的话写得清清楚楚,但连丽如敢做敢当,一定要与贾建国结婚。她害怕两人分开时间一长,到时感情淡了,双方都会找其他人。
连丽如(摄于1962年)
于是1962年6月,连丽如一个人坐火车赶到东北,找到贾建国连队的领导。团里的张政委负责接待了连丽如,连丽如只有一个要求:我要与贾建国结婚。
张政委不同意,连丽如就在办公室与他磨,张政委走到哪她跟到哪。张政委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女孩如此执着地要与男友结婚,被她对爱情的痴情感动了,给贾建国开出了同意结婚的证明。
第二天,连丽如带着证明赶回北京,在宣武说唱团开了结婚证明。然后她带着户口簿和结婚证明赶往贾建国服役的军营,于1962年9月与贾建国结婚了。当时连丽如20岁,贾建国22岁。
如果不是连丽如千里迢迢追着男友要结婚,连丽如与贾建国很可能走不到一起,她的幸福是自己追来的。
婚后第二年,连丽如和贾建国在北京生下女儿贾琳。连丽如与丈夫两地分居,生活很不方便。
1964年,贾建国为照顾女儿和家庭,申请从部队转业,重新回到宣武说唱团工作。
当时连丽如的母亲帮他们照看女儿,贾建国一家与岳父母住在一起。
(连丽如夫妇与女儿)
连丽如的母亲是满族人,生活讲究,规矩很多,贾建国将岳母照顾得很好,岳母对他赞不绝口。
因为连丽如的发展比自己好,贾建国渐渐放弃了自己的三弦专业,一心一意辅助妻子连丽如。
别看连丽如是高中生,比贾建国文凭高,但在评书表演方面贾建国却是她的老师。
1965年,连丽如准备说《三侠五义》,贾建国先熟悉话本,然后一段一段地教连丽如说。
晚上岳父母和女儿入睡后,贾建国做完家务,就将厨房门一关,他在厨房里教连丽如说评书。
(连丽如与贾建国)
夫妻俩坐在小马扎上,贾建国一段一段地给连丽如演示,连丽如再学着说。待熟练后,连丽如再在单位登台表演。
就在连丽如的事业蒸蒸日上时,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了,团里禁止说传统评书。
1967年宣武说唱团解散了,演员全部重新就业,连丽如与丈夫被分配到人民食品厂当工人。连丽如在汽水仓库当保管员,贾建国在冷库里当搬运工。
职业的巨大落差,让连丽如格外失落,只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受一点气,她就冲丈夫发脾气。贾建国宽宏大量,从不与妻子计较。
连阔如(1903年6月25日—1971年8月18日)
1971年8月18日,连丽如的父亲连阔如不幸因病离世,享年68岁。
连老是带着遗憾和心痛走的,弥留之际,他含泪问女儿女婿:不知道你们以后还能不能登台说书?一句话让连丽如泪如雨下。
连丽如在人民食品厂一干就是12年,也整整12年没有登台说过评书。
1979年,宣武说唱团恢复了建制,连丽如和贾建国重新回到团里。
宣武说唱团(摄于上世纪70年代末)
12年没有登台说评书,连丽如自信心不足,连自己擅长的《东汉演义》都不敢说了。
贾建国将岳父的《东汉演义》重新听了一遍,将每一个章节都记下来,然后在家里说给连丽如听,连丽如听完后在家里一招一式地练习。
1979年9月16日,连丽如成了特殊年代后宣武说唱团第一个登台说评书的演员,她在团里说《东汉演义》,赢得了方方面面的好评。
随后,贾建国帮连丽如联系去北京龙潭湖演出,还邀请了几个年长的评书演员。他们欺生,将自己的海报贴上去,不贴连丽如的海报。
连丽如到了龙潭湖一看,非常生气,她三把两把将老演员的海报扯下来,然后将自己的海报贴了上去,她率先在龙潭湖登台说《东汉演义》。
1985年,宣武说唱团并入中国煤矿文工团,连丽如与丈夫成为中国煤矿文工团的演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连丽如风靡一时,她在北京、河北、天津等多家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录制了《东汉演义》《三国演义》《龙图公案》《水浒传》《康熙大帝》等长篇评书,深受听众喜爱。
1992年4月,北京电视台导演刘存贵邀请连丽如、贾建国为电视艺术片《听书、看戏、话三国》撰稿。
(连丽如)
刘存贵口头承诺:连丽如夫妇的稿酬按每千字30元支付。这年9月,刘存贵再次邀请连丽如夫妇撰稿,并录制该节目,并要保证节目在1992年12月播出。
当时连丽如工作忙,没有时间撰写文字稿件。刘存贵表示:连丽如的演播费按最高标准支付。
从1992年10月到12月,夫妻俩为了录制节目,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期间,连丽如感冒发烧仍带病工作。结果连丽如录制了60讲,大约12万字。
1992年12月18日,刘存贵当着工作人员的面辱骂连丽如,双方发生争吵。
连丽如与丈夫贾建国(摄于上世纪90年代)
1993年2月,刘存贵再次打电话辱骂连丽如。双方发生矛盾后,连丽如还有最后三期节目没有录完,刘存贵以此为借口,拒绝支付连丽如夫妇的酬劳。
1993年3月2日,《听书·看戏·话三国》全部播完后,连丽如仅收到300元酬金。
连丽如两次遭辱骂,又被克扣酬劳,她和丈夫咽不下这口气,多次向北京电视台领导反映此事,但没有结果。
1993年5月10日,连丽如将北京电视台告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1993年12月20日,海淀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决北京电视台败诉,赔偿连丽如稿费1740元,演播费1160元。
一向强势的连丽如在官司胜诉后,流下了复杂的泪水……
连丽如是风靡全国的评书表演艺术家,是连派评书唯一的继承人,在业界有着巨大影响。
她在哈尔滨广播电台录制的评书《东汉演义》,在全国56家电台连播。连丽如在辽宁电视台录制的电视评书《东汉演义》《三国演义》,在全国20多家电视台相继播出。
(1990年,连丽如在承德电视台录制《康熙私访》)
1990年,河北承德电视台邀请连丽如录制《康熙私访》,在选底本时连丽如与丈夫发生争执。连丽如要选二月河创作的《康熙大帝》,而贾建国要选《康熙私访》,最终贾建国说服了连丽如。
在家里做准备工作时,贾建国还像从前一样,他先熟悉《康熙私访》的底本,然后再一段一段地说给连丽如听,连丽如再跟着说。
1990年,连丽如在承德电视台录制的《康熙私访》播出后,引起巨大的反响。
1995年,连丽如在新加坡广播电台录制的《聊斋》《红楼梦》《水浒》等长篇评书,也是贾建国先熟悉底本,再一段一段说给连丽如听,她再在家里练习说书。
(连丽如在宣南书馆说书,老伴贾建国在台下张罗)
连丽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交通台录制的《鹿鼎记》,听众好评如潮。
1998年5月,连丽如应邀赴马来西亚演播长篇评书《三国演义》,引起轰动。她在马来西亚5个城市连演一个多月,场场爆满。
连丽如在台上风光,在生活中却时时处处听从丈夫的安排。
2008年,连丽如夫妇接受了北京电视台《夫妻剧场》的采访,在主持人英达的引导下,连丽如讲述了与贾建国相识相爱,及丈夫成就自己的经过。
连丽如表示:我说的每一部评书都是老贾先熟悉底本,再一段一段地说给我听,我熟悉后再登台演出。
丈夫说底本,减少了连丽如很大的工作量,从而让她保持充沛的精力。
贾建国还是连丽如的生活助理,连丽如是粗线条,生活粗枝大叶,永远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她挣了钱就交给贾建国,连丽如要花钱再伸手向贾建国要。
贾建国在家里包揽了一切家务,连丽如出门演出,贾建国全程陪同,照顾她的生活。连丽如说:离开贾建国,我几乎寸步难行。
(连丽如与义子王玥波)
2007年,连丽如收了4个弟子,还收了2个义子,平时都是贾建国教他们说评书。在节目现场,贾建国还透露:2005年,我向连丽如提出离婚,原因是与连丽如生活在一起,我承受太多,太累了。
但连丽如坚决不愿与丈夫离婚。女儿女婿为减轻父亲的负担,经常过来帮助父母。连丽如的女儿贾琳没有学说评书,她与丈夫郑欣都是公务员。
贾建国并不是婚内出轨,也不是讨厌连丽如,只是承受的压力太大,才萌生了离婚念头。
连丽如说自己离不开贾建国,加上女儿女婿主动帮助减轻家里的负担,贾建国此后再没有提离婚的事。
很多人认为连丽如是评书名家,贾建国是普通男人,夫妻俩有差距。殊不知在婚姻中贾建国占据主导地位,连丽如是弱势一方,大小事情都听丈夫的。
天桥艺术中心举办宣南书馆成立十周年暨首届宣南书荟活动,连派说书人同聚一台,左五为连丽如(摄于2017年)
2013年6月,连丽如荣获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2018年,连丽如又当选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并获得第8届中国曲艺牡丹终身成就奖,及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
连丽如在北京拥有3处书馆,她带着弟子在那里说书。
每天凌晨4点,连丽如夫妇就起床赶往书馆,带领弟子们搞卫生、摆桌椅、准备茶水,然后连丽如去外面给弟子买早餐。
她和丈夫将弟子当亲生儿子,弟子也将他们当亲生父母,大家亲如一家。
左起:刘兰芳、田连元、连丽如
2025年5月17日,有人将连丽如的一则短视频发布到网上,她对单田芳、连丽如、田连元等评书名家进行评价,说他们评书的特点是“大鼓白”。
连丽如说话口无遮拦,她还在短视频里说,当年刘兰芳要去她的书馆听评书,连丽如想让人将她轰出去。连丽如还说,书馆听众排斥刘兰芳,不让她坐下。
很多网友抨击连丽如的言论,说她过于自负,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有失名家风范。
连丽如的短视频迅速在网上发酵,最后演绎成了“连丽如舆论事件”,让连丽如饱受争议和诟病。有些评书演员攻击连丽如,说她的评书一惊一乍,腔调是“太监白”。
对此,连丽如和弟子没有做任何回应。
2025年7月,连丽如已经83岁了。从她在网上曝光的照片来看,她头发全白了,但气色很好,戴着眼镜,精神状态饱满,不像一个83岁的老人。
(连丽如夫妇与朋友合影)
(连丽如近照)
晚年的连丽如和丈夫贾建国在北京养老,还要去书馆指导弟子演出,享受女儿女婿和弟子的孝心,晚年生活安稳幸福。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