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行业组织学习贯彻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重要回信精神。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也组织老中青三代导演会员学习,多位会员分享学习心得。导演乌尔善表示:“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阔文化视野、萃取思想精华。”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深入学习讨论总书记回信精神
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的新闻传来的时候,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正在山东烟台举办“青葱青年影展”和“中国电影导演之夜”,总书记的回信在电影导演群体中引发了巨大反响。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随即在烟台组织部分与会青年导演学习回信精神。在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后,导协又以多种形式将回信精神在导演群体中进行传达,组织学习讨论。老中青三代导演发言踊跃,多位会员以文字形式将学习心得发送给协会。
导演乌尔善表示:“总书记给8位前辈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字里行间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所有中国电影人的深切嘱托。在创作神话史诗《封神三部曲》的十年间,我深刻体会到,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阔文化视野、萃取思想精华,才能创作出古今通融、雅俗共赏的电影作品。”
《封神三部曲》十年磨一剑 萃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
导演乌尔善在分享神话史诗《封神三部曲》创作心得时表示,史诗类型和历史类型之间是有区别的,史诗并不只是对过去的再现,它是一种高度隐喻化的中华民族文化表达。希望在讲述一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能让观众感觉到,它来自真实的土地、真实的文明,有血有肉、有土壤、有精神。
《封神三部曲》的神话故事背景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所以剧组主创希望尽可能地将商周时期的文化肌理融入电影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视觉设计、语言表达,到人物行为方式、美术风格、音乐氛围,都是如此。剧组邀请了历史顾问团队深入研究商周时期的礼仪、服饰、占卜、青铜文化、建筑风格。电影里很多人物的衣着、配饰都参考了甲骨文图像、殷墟出土文物,甚至包括妆容细节。
表达方式上,剧组主创团队也努力贴近那个时代。比如一开场殷寿的使者出使西岐、送剑给姬发,交给他一个匣子。《国语》或《战国策》这类古书有表述,这是上古时代一种非常“含蓄”的表达方式⸺这把剑就是让对方以死相谢。这种行为方式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格,它讲究礼节、克制与精神表达。这些视觉与行为细节能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那个“时空世界”。导演乌尔善表示,不希望让这个电影变成“神话的拼贴”或者“魔幻的堆砌”,它要有根、有源、有文化的底气。
《封神》原创音乐出自《诗经》 希望观众与文化基因产生对话
在音乐上,剧组主创也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殷寿的登基大典,唱了完整的《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段来自“颂”部分的诗,是古代用于朝会、典礼的祭祀性诗歌。剧组主创不仅在诗经中找到了歌词,还请作曲老师根据当时的礼乐传统进行了想象式还原,包括调式、节奏、演唱方式。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核心是西岐保卫战,它不再是朝堂、庙宇的空间,而是一个以“平民视角”为主的战争叙事。影片想展现的是更接地气、更朴素的民歌风格,也就是《诗经》中的“风”这一部分。剧组邀请历史顾问团队模仿《诗经》的语言结构和修辞风格,写了三首插曲歌词,第一首是姬发带兵出征时,大家在河上修桥劳动时唱的那首《伐木》;第二首是邓婵玉渡河时西岐农夫唱的《女怀》;第三首是殷郊归来后,西岐篝火庆功时唱的《鸣岐》“凤鸣岐山,鱼潜渭水”。这些歌词都是部分改编、部分原创、部分拼贴的结果。
歌词创作参考了《诗经》原文,比如“凤鸣岐山,鱼潜渭水”,同时也做了现代审美的重构。作曲方面,继续由影片作曲/音乐总监蒙柯卓兰操刀,她根据歌词和五声音阶的研究,创作了符合商周氛围的旋律。这些音乐一响起来,观众马上能感觉到一种从中华民族文化深处涌出的共鸣。这不是煽情,而是一种与自己文化基因的“激活式对话”。
故事改编要将丰富的文化元素与想象力融合
《封神三部曲》编剧冉平表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的想象力更是博大精深。要将这些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想象力与当代的价值观、观众的趣味以及全球热点话题相融合,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当今时代,年轻人的观片经验日益丰富,国外市场更是如此,各类媒体的传播使得观众接触到的信息海量增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变得愈发困难。毕竟,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一旦有新鲜事物出现,很快就会在网络上广泛传播,难以复制。
但在古典文化和传统经典作品中寻找创新之处,为观众提供新的价值观和情绪价值,虽然困难重重,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魅力。这些经典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灵感,是我们创作者宝贵的创作源泉。每一次对经典的改编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通过赋予经典故事以新的诠释和表达,使其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
1、《电影艺术》杂志2025年第3期《封神第二部》:主题价值、神话想象与艺术实现——乌尔善访谈
2、《真论电影》| 冉平: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可以输出全新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