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的声音》引起了热议,也和听潮阁合作了。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就是那个哄你睡觉的听潮阁。
半个月前,听潮阁的两位头部主播——T.崔十八和T.北夜,受邀参加了浙江卫视的综艺《天赐的声音》。结果,评论区简直炸锅:“难道是要进军娱乐圈?”大家纷纷猜测,是要办演唱会还是音综?
其实,今天的听潮阁主播,已经不输许多内娱艺人。在《天赐的声音》主页上,崔十八和北夜的切片点赞数快要30w,评论数也超过了1.2w,热度比很多节目还要高。对于外人来说,这看似只是语音厅的一次“破次元壁”尝试,但对语音厅来说,主播们早已走上了偶像化之路——通过消息、综艺、线下活动、虚拟见面会等方式,语音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娱乐生态,主播们成了新的偶像。
同时,随着偶像化进程的推进,除了原本的“核心粉丝”大姐们外,饭圈的粉丝们也开始涌入这个充满声音魔力的新天地。
本文采访了三位相关人士,他们是《娱乐资本论》2025年采访的第356-358位嘉宾。那么,语音厅的偶像化之路,究竟如何发展呢?
与传统艺人不同,语音厅主播的粉丝群体主要依托于消息。消息的热度与效果直接影响主播的收入,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语音厅主播在本质上更具销售性质。他们需要在维持人设的同时,吸引游客,为他们带来情绪价值。在话术、虚拟形象、粉丝互动等配合下,主播能把游客转化为“消费者”。
比如,于恬就是无意中掉进了语音厅的“坑”。她第一次听到T.桥鹊的粤语直播时,立刻被吸引。这个主播不仅讲粤语,还能和粉丝互动,分享个人故事。这个交流过程对她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之后,她便成了桥鹊的忠实粉丝。
入坑前,于恬追的是内娱和港娱的成熟艺人。她一开始对语音厅主播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听潮阁这样的公会,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娱乐内容和策划生态,让她找到了追星的新方式。除了消息,线下活动也开始为主播们带来更多的曝光。比如,今年1月,T.崔十八和T.桥鹊等头部主播参加了广州的漫展活动。尽管他们大多数都戴着口罩,但这一现象已经开始引起关注。
通过线下活动,听潮阁的主播们不仅增加了曝光度,还增强了粉丝的黏性。比如,T.桥鹊身高1米9,气质满满,他的外形和声音结合,成了许多粉丝的新偶像。
而线下活动的门票也变得越来越贵。比如,今年在香港举办的某短视频平台活动,红毯拍照的名额竟然炒到了6000元。除此之外,听潮阁和其他公会的头部主播,还通过开设个人见面会,吸引粉丝消费。比如,今年5月,崔十八就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粉丝见面会,门票发放是根据粉丝等级和贡献度来分配的。
另外,语音厅的公会也开始引入偶像团体的玩法,制作团综节目来增加粉丝粘性。像听潮阁的《出发吧T次元》、造梦师的《今天也想见到你》,都为粉丝提供了更多互动和娱乐的机会。
综艺和周边的消费也成为了新的收入来源。粉丝们不仅打赏,还通过购买周边、参加见面会等方式,继续支持自己喜爱的主播。比如,听潮阁的周边店铺销售的商品,基本以主播的虚拟形象为主。头部主播的周边销量与主播的热度直接相关。
此外,语音厅的公会还开始和品牌进行联名合作,推出限量产品和套餐,进一步扩大了主播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语音厅正在成为一个独特的娱乐生态。它吸引了两类粉丝:一类是以大姐为代表的核心粉丝,她们为主播带来丰厚的打赏;另一类则是学生党等年轻粉丝,她们通过二次创作、应援等方式支持主播。
从消息互动到综艺节目、线下活动,再到周边产品和品牌联名,语音厅正在通过这些手段把主播打造成为新型偶像。与此同时,它也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粉丝经济模型,融合了传统偶像产业的多元玩法和语音厅独特的亲密互动方式。
简单来说:你以为语音厅只是用声音哄你睡觉,其实它背后正在悄悄搞起了造星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