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假档可以说是大饱眼福了,流量明星、大IP和商业大片轮番上映。
从国内大牌聚堆的《酱园弄》、《长安的荔枝》到国外商业大ip《侏罗纪世界》,再到主旋律电影《南京照相馆》各个都是吸睛高手。
然而一部看似毫无卖点的电影《戏台》却从无人问津,直接逆袭成为了票房破亿的黑马。
这部由70多岁的陈佩斯打造的影片,靠着老艺术家的执着打破了市场的“排挤”,也成为了黄渤的贵人。
陈佩斯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喜剧大师,从春晚舞台上的《吃面条》到之后话剧的《托儿》可谓是场场爆满。
这位老艺术家用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留下了不少的代表作,而这次的电影《戏台》更是他时隔了32年重返大荧幕的作品。
《戏台》讲述了一个民国戏班的悲喜故事,剧本筹备十年,然而项目初期却困难重重,投资方突然撤资6000万,差点让电影直接夭折。
面对心血即将付之东流,陈佩斯直接抵押了北京的别墅,掏空了全家积蓄,甚至连儿子和儿媳的存款都搭了进去,硬是凑齐了一个亿,电影的拍摄才进行了下去。
因为这时候已经掏空了资金,又没有别的投资方,所以电影的演员阵容也显得有些“寒酸”,其他电影都会邀请一两个流量明星来扛票房。
然而《戏台》既没有当红明星,也没有大IP的支持,主演的黄渤虽然是影帝,但这几年拍的作品都口碑平平。
其他的演员比如尹正、余少群,虽然演技十分出色,但确实难以扛起票房,面对这样的演员阵容,业内普遍都认为这部戏必然要“扑”。
然而陈佩斯可不管,他一直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了这部电影,他亲自上阵完成各种危险动作,对每一个镜头都精益求精。
一场只有三分钟的雨戏,他为了追求完美,硬是拍了20多遍,道具、服装、场景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做得最好。
比如戏服由苏州老师傅手工缝制,广和戏楼的灯光反复调整,只为还原民国乱世的样子。
不过《戏台》上映真的非常坎坷,原本定在7月17日上映,结果却遇上了《长安的荔枝》和《你行,你上!》两部大IP的夹击。
前者有刘德华、杨幂等明星加持,后者有姜文、雷佳音、辛芷蕾等实力派,个个来势汹汹。
相比之下《戏台》的阵容就没那么吃香了,尤其是因为有雷佳音,所以《你行!你上》临时提前至7月18日上映,《长安的荔枝》也紧随其后,抢占了黄金档期。
所以院线为了追求利润,自然优先给流量大片,所以《戏台》在首日的排片率,票房预售惨淡,甚至很多人都开始嘲讽陈佩斯和黄渤不行了。
所以无奈之下,陈佩斯团队只好推迟上映到7月25日再进行点映,不过这也就意味着前期宣传投入可能会白费,还要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
不过好在点映成了《戏台》的转机,许多观众在观影后被影片的真诚和质量打动了,从首周末的低迷,到点映后票房逐步攀升,《戏台》用品质征服了观众。
到7月底,票房突破一亿,预测最终或达3.6亿,成为暑期档的黑马,这也就说明好片子不会被埋没的。
这场黑马逆袭中,黄渤必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作为《戏台》的主演,他饰演戏班“大嗓儿”是全片的灵魂人物,然而接演这部电影,对他来说也是一场豪赌。
近年来黄渤的演绎事业并不顺遂《夺冠》《学爸》《涉过愤怒的海》等作品口碑比较平平,甚至有观众质疑他演技非常套路。
所以在当前的市场下,他急需一部能证明实力的作品,而且《戏台》的剧本恰恰给了黄渤一次机会。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不看好,这部影片没有流量明星,题材还非常冷门,片酬也不高,甚至可能赔本。
但黄渤就是比较“头铁”,看完剧本后还是毅然决然的接了下来,面对外界质疑和拍摄压力,他始终支持陈佩斯。
果然黄渤的选择并没有错,《戏台》的成功,不仅让所有人看到了一部黑马的崛起,也让黄渤的口碑在低谷中打了一个翻身仗。
所以从某种层面上来讲,陈佩斯也是黄渤的贵人,黄渤也是陈佩斯的贵人。
之前在《戏台》的首映礼,一个熟悉的身影让现场所有观众动容了,陈佩斯多年的搭档朱时茂来了。
这两人作为春晚舞台上的“黄金搭档”,两人因为《吃面条》而红遍全国,却因为版权问题被央视封杀,两人一起经历了高光和低谷。
如今面对老友的电影,朱时茂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支持,他知道陈佩斯的性格,宁可倾家荡产也要追求影片的完美。
所以看到《戏台》最初排片惨淡的时候,朱时茂甚至还开玩笑的说,如果没有人去看,他自己搬板凳去电影院冲票房。
说实话《戏台》的成功真的离不开陈佩斯对于作品的极致追求,同时也离不开配角的精彩表演。
尹正和余少群的京剧表演将民国时期名伶的优雅与傲气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尹正,之前在《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就已经让许多人熟知,这次他的演技更上一层楼了。
更重要的是,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用心,无论是手工制作的戏服,还是还原民国戏班的道具,都贴合电影,这种匠人精神所有观众都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