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7》因其嘉宾们展现出的“淡人”特质,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们纷纷将这一现象视作旅行综艺中的一股清流。所谓“淡人”,是指在2025年新兴的社交标签,其核心特征包括“清醒稳定”、“责任界限明确”和“中立社交”。简单来说,就是倾向于“回避冲突”、“明确分工”和“避免过度解读”。这一季的节目成功实现了从“制造戏剧性冲突”到“提供稳定治愈体验”的华丽转型。
回顾上一季,冲突盛行的场景不仅让人烦躁,制作组甚至不惜制造假冲突,以此博取话题,结果却以失败告终。因此,《花少7》的制作团队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从邀请的嘉宾名单来看,这一季显然有了显著的改变。嘉宾们如那英、陈数、马思纯、李沁、张雅琪、龚俊、张晚意,个个没有包袱和架子,甚至大多数都是讨好型的人格。
让我们举几个例子,看看他们是如何巧妙化解节目组“埋设的坑”。比如,在面对三辆房车与四顶帐篷需要六人共享的情况时,龚俊便提议“年长者住房车,年轻人住帐篷”,所有人都对此表示赞同。有人提到“通风不好”,他仍然回答“都行”。可以看出,龚俊倾向于私下协调,而非在众人面前对峙,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人感到无比舒适,正是这才是真正的减压节目。
在资金紧张,购买冰棍超支的情况下,那英果断站出来自愿切开分享,张晚意则风趣地纠正导演,直言“我们是一起分冰棍,不是一起吸冰棍”。这样的场景,谁能看到不觉得心里舒坦呢?这说明,产生冲突的节目远不如化解冲突那样绝妙。毕竟到了2025年,勾心斗角、唯利是图的戏码,大家显然已经不再感兴趣。
所有人一致同意“保证8小时睡眠”和“有话直说”,避免不必要的内耗,这无疑是观众最想看到的局面。陈数申请60元的预算购买主食材,其他人自觉负责购买配料,精神高效地完成了任务。从这一季的表现来看,可能有人会觉得缺少“戏剧张力”,与往季的冲突经典场面相比,显得有些平淡,但其实并非如此。所谓的冲突经典场面,不过是毫无意义的故意制造。
我认为,这一季的《花儿与少年》宛如“邻居家的旅行vlog”,真实且自然,没有负担。张晚意的冷幽默、龚俊的靠谱导游能力、那英的反矫情,这一切正是广大网友期待看到的,才是节目的正道,而非无休止的争吵和冲突。观众看节目是为了开心,而不是心烦,尤其是那些冲突甚至会被带到节目之外,影响到参与艺人。
我们应当对抗“内卷心态”,如今的年轻人把“淡”视为一种生存策略。《花少7》中嘉宾的“责任降级”和“情绪隔离”,引发了观众们的强烈共鸣。显然,这次制作团队主动规避了风险,选择了性格稳重的艺人,即使是新人张雅琪,也没有为了出风头而抢镜,而是在节目中积极维持淡人的基调。事实上,观众一直在呼吁剪辑方面避免刻意制造矛盾,延续节目中的群像治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