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斌龙41岁当爸,45岁又添了女儿,他说自己“老来得子”,所以格外珍惜。但现实是,两个孩子并不亲他。每次回家,女儿不让他抱、儿子也冷冷回应,一句“爸爸你出去吧”,让他在出差前的夜晚哭了半宿。
他知道问题在哪——“因为我老不回家。”工作太多太忙,想陪也没时间。拍戏接活动,一年能在家待的时间,两只手都数得过来,最多十几天。哪怕他工作结束后熬夜给孩子拼乐高,也难换来孩子的一句“爸爸我想你”。
他不是不想当个好爸爸,只是不会。他说得直白:“我不会带孩子,都是我媳妇教我。”陪孩子去玩、怎么沟通,都是“现学现卖”。

一直在演,却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潘斌龙的演艺路,其实挺励志的。从婚礼司仪、合唱老师、相声演员一路走来,直到春节档电影《满江红》《你好,李焕英》里露脸。2025年,参演和待映的电影加起来将近30部,甚至排到了2033年。但问题是,大多数都是配角。
“是我演配角多了,就成了‘配角演法’了?”有一次听到工作人员这么说,他心里过不去。他知道自己演戏时总在“配合”,就像以前说相声当捧哏一样,总是在衬托别人。他也害怕“抢戏”,怕被人讨厌,所以在镜头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放开。
从舞台到银幕,他一直在适应。拍电影不能像演小品那样“提着气”,要沉下心来演人物。但他太熟悉喜剧的节奏了,常常不小心就回到了“熟练工”的状态。

短视频时代,大家一剪片段就说谁“演技炸裂”,他也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太自然,反而显得不会演?他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拍戏拍到凌晨后还要和导演再聊细节。他说,“努着”,就是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拼尽全力。
他在努力变好,但也开始学着放过自己
“我妈说我啥也不行,我爸说我啥也不是。”从小的打击教育,让潘斌龙一直不自信。哪怕在2021年拿了《我就是演员3》冠军,他也只是打了个电话给妻子,情绪很快就过去了。他习惯了讨好,习惯了不出错。
但最近,他觉得自己变了点。2025年8月,他带着一家人出游,这是经纪人六年来第一次见他这么“放松”。以前,陪孩子就是在小区灯下玩影子;现在,他把家人带进剧组,拍完戏一起看丹顶鹤。

他开始意识到,做主角不只是戏份多,还要“带着主角意识服务好大家”。为此,他逼着自己表达观点、做决定。他也开始听书、补知识,从曾国藩到历史案件,“别太文盲了就行”。
孩子也在慢慢接纳他,开始说“爸爸你好帅”,说“我好爱你”。这些简单的表达,对他来说,是最纯粹的爱。
他说,“做艺先做人,不是当老好人,是当个好人。”他还在学着怎么做爸爸,怎么做一个不被忘记的演员,也学着不那么“努”地活着。
总结:
潘斌龙的故事,其实是一代中年演员的缩影:一边在银幕上拼命证明自己,一边在家庭里学着如何当父亲。他演了几十部电影,观众却记不住他的名字;他为孩子拼完乐高,孩子却说“爸爸你出去吧”。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在角色和生活里,一点点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