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号晚上,我本来是随手点开河南卫视,想听个响儿当背景,结果《天女散花》一出来,直接把我钉在沙发上。
没有一句台词,就一个“嫦娥”在月桂树下转圈,袖子一甩,满天亮晶晶的花瓣顺着她手指往下掉。那一刻,我脑子突然闪回——小时候,我妈站在院子里,把晒干的桂花往我书包里塞,说“带着香,读书不困”。她手一抖,花也这么扑簌簌落,和电视里的光斑混到一块儿,我分不清谁是真谁是假。

节目分三幕,官方说法叫“飞仙入境→百花相随→回望思凡”。翻译成大白话,其实就是:
1. 她来了,踩着月光,孤身一人;
2. 花陪她,热闹得很,像过年;
3. 热闹散了,她回头望,眼里全是人间。
就这么简单,却把我看哭了。
哭点不在特效,在那一下“回头”。演员脸上一秒出现的“舍不得”,像极了我妈送我去外地那天,站在车站外想喊又没喊的表情。她怕我一回头就掉眼泪,赶紧转身,结果头发还是出卖了她——后脑勺那一撮白得刺眼。

电视里,“嫦娥”把最后一枝桂花插在云缝里,灯一暗,舞台空成一个大月亮。我盯着黑屏,突然明白:所谓“散花”,不是仙女显摆,是她把能给的温柔都撒了,然后自己空手回去。这和咱爸妈有啥区别?把最好的饭留给你,把最硬的板凳留给自己,还怕你心里有负担,拍拍屁股说“没事,我不爱吃”。
网上有人夸发饰精致,金钗会亮,桂叶能变色。我反倒觉得最打动人的是那支“不对称”——左边高,右边低,像谁随手一别,风一吹就歪。仙女也偷懒?不,是编导留的“人气口”。告诉我们:再神,她也摇摇晃晃,也有重心不稳的时候。就像我们,谁不是一边扛着生活,一边假装优雅?
节目结束,主持人出来说“美育万物,善泽苍生”。八个字太宏大,我给它翻译了一下:
“把香的花、暖的光、软的云,都往家里搬一点,让爸妈、让孩子、让路边卖煎饼的大姐,都能沾一点便宜,这就是团圆。”

我把这段发进家庭群,一贯潜水的大舅突然回了一句:“你妈当年给你缝的书包,也绣了两朵桂花,怕你嫌土,没敢绣外面,藏在夹层里。”
我盯着屏幕,泪又上来了。原来那年的桂花,比电视里的LED小灯还亮,只是我一直没发现。
所以,别只把《天女散花》当晚会节目看。它就是把我们不敢说的“想家”,用袖子甩出来,再用光斑帮你打圆场。看完早点关灯,给爸妈打个电话吧,就说:“咱家院子里的桂花,今年开了吗?”
他们要是愣一下,回你“开啥开,早被风吹跑了”,你就接一句:
“没事,我这边看见了,一大把,全是往咱家飘的。”

这,就是中秋。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