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期鏖战,由胡明昊、王恒屹、王天一、王梓硕、申洛语、徐彬洋组成的“错了怪领队”队突出重围,成功摘得“站神队”荣耀——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少年季》上周收官,节目以“知识竞技+成长纪实”的双线叙事,打破传统答题节目的单一模式,通过百位少年的精彩表现与十位“少年见证官”的温情守护,构建出一个兼具理性深度与情感温度的教育场域。

自8月22日开播以来,《一站到底·少年季》就领跑同档期综艺赛道,从情怀满满的#一站到底回归#,到引发全民惊叹的#被10后小学生的格局震惊#,节目话题引发了观众讨论,实现了从垂直知识圈层向大众情感领域的成功穿透,成为“今夏最强脑综”。“为青少年搭建了展示自我的优质平台,让知识竞答成为传递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引来许多家长的关注和讨论,“本以为节目是让孩子学知识的,后来才发现,是教我们家长如何更理性地看待成长”。

在节目组看来,《一站到底·少年季》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舞台不只属于少年,也属于每一位教育同行者。节目邀请陈征、黄圣依、伊能静、王昱珩、庞博、陈铭、李雪琴、张雨绮、黄子弘凡、张小婉十位嘉宾担任“少年见证官”,共同构建出一个理性与情感并行、科学与人文交织的“教育共情场”。陈征、“水哥”王昱珩负责构建理性的知识框架;伊能静、黄圣依、张雨绮则以女性与母亲的视角,提供细腻的情感支撑;庞博、李雪琴、陈铭凭借敏锐洞察与幽默表达,输出富含哲理的人生观点;黄子弘凡、张小婉则以其亲和力,成为连接少年与观众的桥梁……这种嘉宾与少年之间的双向赋能,使节目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答题,而是一种理解世界的能力。另外,在赛制层面,节目也打破单一竞答结构,以“答题竞技+成长纪实”双线并行,将逻辑、策略、合作等多维素养纳入考量。从“数字风暴”到“踢馆赛”,从“策略迷宫”到“战略答题”,“每一次创新环节都希望让观众看到:知识,不只是记忆的堆叠,更是思维的较量”。

这次的群像展现也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节目中刻画了百位性格迥异、才华横溢的少年:来自云南大山的崔思敏用知识照亮梦想;“诗词少年”来丁丁让千年文脉焕发生机;“百科少年”王恒屹以专注对抗时代的浮躁;“策略型学霸”王天一将智慧与战术完美融合。还有爱哭但坚韧的廖子牧、充满人文深意的寇歆渝、幽默自信的孟维泽……他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少年的精神谱系,生动诠释了“优秀”的多元定义:不在于答对每一题,而在于勇于成为自己。

此外,衍生节目《少年研究所》作为节目的战略延伸,也将视角从竞技舞台转向真实生活,进一步拓宽了节目的教育维度。节目主创介绍,通过对100位少年及其家庭的深度纪实,全景式展现了“放养”与“陪伴”“严格”与“松弛”等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实践,使《一站到底·少年季》从一个竞技IP,进化为一个可触可感的“教育生态样本”,“这也引发了家长群体的深度共鸣与反思”。在《少年研究所》里没有比分榜,有的是成长的“复盘课”:孩子们讲述学习的挫折、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兴趣与学业的平衡……镜头背后的家庭教育图景,真实而多样。有父母坚持“陪伴式”教育,每晚共读一小时;也有家长选择“放养式”成长,让孩子自己探索节奏,“这种多元视角让观众看到——教育不是单一模型,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节目主创也谈到,《一站到底·少年季》的征程虽告一段落,但其带来的思考与回响仍在延续。“它用实打实的数据证明了知识内容的强大生命力,更用深刻的时代关怀完成了与全社会的情感连接”,在节目组看来,这也宣告了一种新可能——知识综艺不仅可以“燃”,还可以“暖”,更可以照进现实,成为推动教育观念进步的一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