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云的南方》(2004)剧照
第26届上海电影节结束了,但一些电影的感受和思考还在萦绕着。开票前某电影公众号发布文章,推荐十部“必买票”电影,大都是有名的作品,想来票也一定很难抢。不过其中有一部《云的南方》,文章中说导演本是小说家,电影里讲故事很有可看之处。因为对朱文这个名字不熟悉,我一度还以为是台湾的朱天文。影片获得上影节第一届亚新奖最佳导演奖,主演是李雪健,我想应该值得一看。
到了抢票时间,热门电影果然秒售空,简直是颗粒无收,我突然想起这部《云的南方》,点进页面,竟然中间位置还有一个空座,而它的四周则全红了,为什么大家都舍弃了这个位置?还是系统的差错?不过,这不就是冥冥中让我去看吗?于是果断购了票。还有一个巧合是,我这份工作下班要七点多,很多六点半的电影就看不成,而这一部排在了八点多,时间正好,甚至我还有时间在陕西南路附近散散步。
说回电影本身,在电影院看的时候沉浸于镜头语言和李雪健的表演,看完之后再回味,品出了推荐文章里说的小说家的意味。尤其是我作为一个学过创意写作的人,对于如何描写事物、如何讲故事,特别感兴趣,而这就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了。上一部让我发出创意写作感叹的电影还是1989年上映的那部《宠物坟场》,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他也是该片的编剧。顺带说一句,2019年又上映了一部新的《宠物坟场》,但是改得不如1989年这一部。史蒂芬·金是全球著名的畅销书作家,讲故事抓人心很有一套,《宠物坟场》电影故事的成功其实是小说的成功。我觉得它可以作为写作者如何讲故事的范本,且不说起承转合很是流畅,神秘气氛的描摹、悬念的设置、人性幽微处的发掘,都能让人切身感受到一个典型的“好故事”应该怎样营造。
《云的南方》虽然没有原创小说,但是看下来还是会觉得它像小说。我就特意找了朱文的小说来看,是《达马的语气》这本小说集。朱文的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而在他小说创作最集中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新写实派和先锋写作还很流行,但朱文的小说也很难归入这些流派中。不过说他的小说既有生活细部的描摹又有一些很新的意识,大致是不会错的,这与《云的南方》的气质是相似的。
电影前半部分对退休后的徐大勤(李雪健饰)日常生活的展示特别为人所称道,尤其是两个老头模仿动物锻炼身体的场景,荒凉的“孤岛”背景,中景镜头的运用,略显孤独,略带幽默感,但又显示出一种生活的温和之道,浑然天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互相之间有些抱怨,有些矛盾,但还没有大的冲突,这不是在说互相包容的家庭生活智慧,而只是展示生活本身就有的一些毛刺。萦绕在徐大勤周围的就是微微有些喧哗的声音,即使他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即使他蒙上被子也还是会听见。这样的展示并不有意凸显什么,并不用力去塑造一个典型的老年人形象,但它也不是决然客观冷静的白描,温和而又有一种爽快感。后来徐大勤到了云南,终于找到512军工厂,在家属院他看着一位大妈照看孩子,并且借用了人家的厕所。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情节意义的小插曲,却展示了“云的南方”的最普通生活的一瞥,与前半部分北方普通生活形成对照:其实没什么两样,即使徐大勤当年成功落居云南,他过的可能也就是这样的日子。
这两年去云南特别火,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选择云南作为“逃离”的落脚点,在大理或丽江租个院子,开民宿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晚上可以和伙伴们喝喝小酒,一种可以营造出来的“世外桃源”景象。年轻的徐大勤或许也抱持着这样的想法,以为云的南方是另一种生活,但是电影后半段他的离奇遭遇彻底逆转了这种想法。值得注意的是,那位陷徐大勤于困境的女孩自称也是北方人,接待徐大勤的黄主任也是北方人,所以并不是人人都把云南当作理想之地的,混生活在哪里都是一种挣扎。当北方的女儿在床上听着电话铃声哭泣时,身在云南的这个女孩来到了徐大勤的房间,南北之间的对照,女儿意象的重叠,观众虽然一眼看出是导演特意塑造的,但还是会被触动心弦。就像那个静谧的、神秘的泸沽湖,那里的生活一定也有各自的辛酸。
但仔细想想,徐大勤在泸沽湖的讲述其实是他的梦,我们就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说“现实”中的徐大勤确实有过对云南的错过。或许他真的一直安心于北方的生活,只是退休后突发奇想要到云南看看,而不是为了了却什么心结,他的离奇遭遇就更显得啼笑皆非了。
虚与实,按部就班的故事叙述与横出一笔的偶然性,它们之间的对照与逆转,颇有点像那个闲暇时间写诗的酒店厨师,“在记取生活的点滴”。导演说,“最后我还是努力让徐大勤笑出来”,这种努力就在讲述生活故事的点滴之中。
作者:尧克
文:尧 克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