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第六天,《默杀》的票房即将突破4亿。
据猫眼专业版预测,《默杀》的总票房可以到12.72亿元,将成为2024年春节档之后首部破10亿票房的影片。
这部电影很有复仇爽片的特质,融合了多个能够引起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元素。校园霸 凌、暴力、复仇、反转,这些类型元素的集结,的确很容易促成好的票房成绩。
之前有写这部影片让我想到的一句话是“永远不要低估一个父亲的力量。”
因为该片主人公复仇的动因,还是源于最基本的情感力量:父爱。
但它最能触及人心的,却是对沉默现象的批判。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这样说:《默杀》最大的杀器,是沉默!
花季少女因校园霸凌而遇害,老实本分的父亲因绝望而变坏,以暴制暴,以牙还牙,替女复仇的故事看起来很爽、很解气,但其背后的真相却没那么简单。
霸凌团体的形成离不开纵容,护女心切的母亲并不脆弱,伤心无奈的父亲原本善良,慈眉善目的牧师心怀愧疚,不言不语的女孩下一盘大棋。
就连清凉解暑的金桔茶背后,也隐藏着惊人的过往!
电影《默杀》,今夏暑期档最带感的复仇爽片,为何会让人看得又气又后怕呢?
极具话题性的故事题材,悬念丛生、层层反转的剧情设定,加上风格强烈的光影质感,以及细腻准确的表演质地,让《默杀》这部电影有了不错的观感。
但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带来的情绪体验。
心疼、气愤、同情、痛快、悲伤、紧张、恐惧、反思,我们会被影片里头发生的故事激荡出丰富的情绪。
特别对于已经为人父母的观众而言,片中呈现的一些场面与人物情感,足以引发强烈的共情。
也许,《默杀》里头的某些大尺度画面会让人看得很揪心。
但比画面尺度更让人后怕的,其实是沉默。
为什么这么说呢?
用胶水封嘴、用榔头敲人,在雨夜古堡里行凶,在废弃大巴里追杀,从气球里掉落的尸体,从泥土里挖出的头颅......无论是校园霸凌的场面,还是暴力复仇的场景,电影《默杀》呈现出来的一些画面,的确是尺度惊人,惊悚感拉满。
说它是华语犯罪电影尺度的天花板也毫不夸张。
但它这些大尺度的视听表达,并非只是为了制造猎奇效果。而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强化故事的戏剧冲突,同时彰显人物内心的复杂性。
观众也会在这类画面中体会到紧张、恐惧等多层次的感受。
导演柯汶利本就很擅长营造那种带有诡秘色彩的氛围。通过色调的转变、环境的布置、道具的运用,以及音乐声响的应用,很好地营造出让人好奇又惊恐的氛围效果。
视觉上的尺度冲击,凸显的是主题的力度,这是电影《默杀》的一大看点。
但比起画面冲击而言,影片的复仇爽感,是更为吸引眼球的看点。
女儿林惠君被霸凌团体伤害致死,作为父亲的林在福陷入悲伤与绝望。
四处寻求帮助无果的他,最终选择以暴制暴。
他原本是一个老实安分的父亲,最后却黑化成一个手刃仇人的复仇者。
尽管这种人物设定很有戏剧性,但是观众看的时候还是能从他的复仇行动中体会到爽感。
这种爽感并非基于对暴力的推崇,而是源于对惠君悲剧的同情与愤慨,还有罪恶要得到惩罚的情感诉求。
相比于林在福的暴力复仇,小彤母亲李涵的一再隐忍,则很难让观众激起情绪。
但令人震惊的是,李涵的柔弱隐忍原来也是一种表象!
竭力保护女儿的她其实也能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包括她女儿小彤的某种爆发力,同样能带来别样的爽感甚至惊喜感。
就像前面提及的那样,影片的视听尺度、影像氛围、复仇爽感,都是不容错过的看点。
但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是丰富的情绪体验。
当我们看着小彤和惠君被霸凌团体欺负时,内心会感到既心疼又气愤。
尤其看到惠君的悲剧遭遇时,心里头会觉得很难过。
而惠君的爸爸林在福抱起女儿嚎啕大哭的那一瞬间,我们能体会到一位父亲的绝望与悲痛,内心会泛出同情、气愤、悲伤等多重情绪感受。
于是,当我们看着林在福展开复仇行动时,内心会为之感到紧张,同时又很痛快。
看着校长的自私自利与方牧师的沉默包庇,内心同样会感到气愤与鄙夷。
看着小彤的种种经历,心情会更加复杂:既有同情与愤慨,又有恐惧与后怕。
整个故事最后呈现出来的真相全貌,则会引起我们对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社会沉默等议题的反思。
可以说,《默杀》所构建的故事是很有话题性的,其所描绘的人物是很有情绪感染力的,尤其是人物行为所传递的关乎亲情与友情的情感内核,足以调动我们观者内心的共情。
林在福并非一开始就是个恶人,而是一个深爱女儿的有责任感的父亲。
他的复仇动机,源于对女儿的爱以及真相被掩盖的无奈。
李涵虽然爱护女儿的方式值得商榷,但其所作所为也确实是源于母爱。
小彤与惠君的友谊,很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关照。
当我们细细地去体会片中所包裹的真情时,内心会收获到一份很扎实的感动。
不得不说,导演柯汶利是很懂得如何调动观众情绪的。
片中有好多场戏都很能激起观众的情绪反馈。
譬如小彤开篇阶段被同学霸凌那场戏,霸凌团体的嚣张与冷漠,让人愤慨。小彤的无声与无力,让人心疼。
影片以这样相对直接的方式,一下子就将我们的情绪调动起来并迅速投入其中。
譬如林惠君被霸凌团体伤害那场戏,更是让人看得很上头。
悲伤与愤怒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实在令人难忘。
还有林在福撕心裂肺地喊出“你们为何不帮她”的那场戏,似乎对我们观众更有冲击力。
因为他所指摘的并不只是银幕上的沉默,还有对银幕前的观众展开拷问。
当我们遇见不公甚至罪恶时,我们是否有勇气打破沉默?
这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事情,也是影片传递的一个重要主旨。
就像它的片名所蕴含的意义那样,“默杀”并不只是指代林在福的复仇反击,而是包含了对沉默者的批判。
那些见证了暴力与伤害却选择沉默的人,某种意义上也是罪恶的帮凶。
沉默,有时候可以是杀器,也可以是凶手。
这是《默杀》对“沉默”现象进行的有力探讨。
它以让人心痛的悲剧警醒我们:不要舍弃心中的善意与良知,不要让沉默成为最大的帮凶。
此外,它还包含了多个社会议题的表达,诸如霸凌、家暴、偷拍等等。
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新闻来看待这些议题,会觉得影片很有批判性,并且也会引发我们对这些议题产生关注与反思。
所以,大家如果想在暑期档看一部复仇爽片,并且想在一部电影当中体验丰富的情绪,同时还想看完之后有所思考和感触。
那就不要错过这部《默杀》。
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